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珂曲的意思、鸣珂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珂曲的解释

亦作“ 鸣珂巷 ”。 唐 代京都 长安 胡同名。为当时妓女聚居之所。后因以为冶游场所的代称。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尝游东市还,自 平康 东门入,将访友於西南。至 鸣珂曲 ,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闔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絶代未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告辞了 鸣珂巷 ,待嫁那 韩辅臣 。” 明 汤式 《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 丽春园 万马萧萧, 鸣珂巷 众口嗷嗷,将一座翫江楼等闲白占了。” 明 汤式 《谒金门·闻嘲》曲:“你 鸣珂巷 艳娃,我 梁园 内社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鸣珂曲”是唐代长安城内的一个胡同名称,特指当时妓女聚居的场所,后逐渐演变为风月场所的代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鸣珂”(马匹佩戴的玉饰撞击声)与“曲”(小巷)组成,字面意为贵族车马往来的巷子,后专指长安平康坊内的特定区域。

  2. 历史背景
    唐代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平康坊是著名的娱乐区,其中“鸣珂曲”位于东门附近,因聚集大量妓院成为文人墨客冶游之地。据白行简《李娃传》描述,此地“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常有绝色女子倚门而立。

  3. 文学演变
    元代关汉卿在杂剧《金线池》中写道“告辞了鸣珂巷”,将“曲”替换为“巷”,表明该词已从具体地名扩展为风月场所的泛指。此后“鸣珂曲/巷”成为诗词中暗示烟花之地的常用典故。

  4. 相关别名
    亦作“鸣珂巷”,常见于元曲等文学作品,如《金线池》第一折通过“待嫁那韩辅臣”等唱词,暗含女子脱离风尘的意象。

注音:míng kē qǔ(ㄇㄧㄥˊ ㄎㄜ ㄑㄩˇ)
建议延伸阅读:可查阅《李娃传》原文及《唐两京城坊考》中关于平康坊的建制记载,深入了解唐代市井文化。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鸣珂曲》

《鸣珂曲》指的是一首古代乐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左传》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该曲以传统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其中所记载的故事情节。

《鸣珂曲》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鸣珂曲》由两个汉字组成:鸣(部首鸟,5笔)和珂(部首玉,9笔)。

《鸣珂曲》的来源

《鸣珂曲》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传》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鸣珂的乐工为了修复失修的乐器珂琴,辗转求助于各地的音乐大师,最终成功修复珂琴并创作了一曲以纪念修复过程的曲子。

《鸣珂曲》的繁体字

《鸣珂曲》的繁体字为「鳴珂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鸣珂曲」这几个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现代的写法。

《鸣珂曲》的例句

他演奏了一首动人心魄的《鸣珂曲》,让所有的听众都陶醉其中。

《鸣珂曲》的组词

《鸣珂曲》没有特定的组词,因为它是以一个独立的乐曲名和故事情节存在。

《鸣珂曲》的近义词

《鸣珂曲》的近义词可以是「乐曲」、「音乐」。

《鸣珂曲》的反义词

《鸣珂曲》的反义词可以是「无声」、「寂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