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甸服的意思、甸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甸服的解释

(1).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书·禹贡》:“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 孔 传:“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蔡沉 集传:“甸服,畿内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服,是为维城。” 颜师古 注:“《禹贡》去王城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皆在甸服之内。”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张乔 《华山》诗:“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但虑军情忽变,戎马难羈,徒令甸服生灵,因兹受弊。”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风 ,当吾择官忧民之际,安有尤异之政,蔽不上闻者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甸服是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概念中的重要术语,最早见于《尚书·禹贡》。该词源于周代“五服制度”,特指以王畿为中心向外划分的首层行政区,其范围一般为方圆五百里,主要承担农业生产、赋税缴纳及劳役供给等职责。

从词源学角度解析,“甸”本义为郊外农田,《说文解字》释为“天子五百里地”,后衍生出治理田亩之意;“服”指臣属对天子的义务,合称即指直属王畿的服役区域。汉代经学家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强调,甸服之民需“治田供谷”,体现其经济职能的核心地位。

在历史演变中,甸服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夏商时期:作为原始贡赋区划,侧重实物征收
  2. 西周鼎盛期:结合分封制形成系统化管理,按距离划分“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的细目
  3. 秦汉以降:随着郡县制推行,逐渐转化为象征性地理概念

现代学者钱宗范在《周代宗法制度研究》中指出,甸服体系本质是“以空间距离体现政治隶属关系的层级模式”,其制度设计深刻影响着后世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划分。该词现多用于历史学研究领域,特指上古时期的特定行政区划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甸服”是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在不同文献和时期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与范围
    甸服最初指以王城为中心、向外延伸五百里的区域。根据《尚书·禹贡》记载,甸服是“规方千里之内”的核心区域,主要负责为天子耕种王田并缴纳赋税(如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

  2. 制度演变与争议

    • 先王之制:早期甸服被视为王畿(天子直辖地区)的一部分,即“邦内甸服”。
    • 周公改制后:甸服被划为“九服”之一,位于王畿外五百里至千里之间,与侯服、绥服等并列。
    • 五服制中的角色:在五服体系中,甸服作为第一服环绕王畿,承担维护中央统治的职能。
  3. 职能与经济意义
    甸服的核心职责是为中央提供农业产出和物资,其赋税形式随距离王城的远近而不同(如粮食种类和运输方式)。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服事天子”的等级化治理模式。

  4. 泛指含义
    唐代以后,“甸服”逐渐演变为京城周边地区的代称,如《新五代史》中“甸服生灵”即指京畿百姓。

注意:不同文献对甸服的具体范围存在分歧,需结合《禹贡》《周礼》等原文语境分析。若需完整古籍引文或制度对比,可参考、3、5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报捐边心藨蓘参处撤版帱革吹吹拍拍垂绝挫兵措施调类跺蹬恩锡二陵额题风制分辙浮费覆去翻来纲船观场辜负国民经济滑湣黄豆芽回缭頀夏俴驷角冠矫俗极养慨然允诺克敬琅花鳞皮马刍闷损蘼芜爬虫磐桓飘翥岂乐铨格仁佛阁沙房沙漠尚尔琐琐戚戚滔窕呫哔挺秆穨年突然袭击外眷僞凤违格未渠已献璞现身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