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辑集。《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 宝应 中, 代宗 语 縉 曰:‘朕尝於诸王座闻 维 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 王承华 往取, 縉 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唐 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或略见於列传,今裒集於此。” 郭沫若 《批评--欣赏--检察》:“这些文字我们在报章上虽然多早已见过,但是这么裒集起来,便成了个整饬的花园。”
(2).召集。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苏叔党论田布》:“《斜川集》责 田布 ‘死时何不裒集士卒,申明大义,誓之以死,或可感悟其心’云云。殊不知 魏博 杰驁之习,已成痼疾,岂 布 一二语所能化?”
“裒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póu jí(注音:ㄆㄡˊ ㄐ一ˊ),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辑集;收集整理
指将分散的内容汇总、编纂成册。例如《新唐书》记载,唐代宗命人收集王维的诗作,“縉裒集数十百篇上之”。宋代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也提到“裒集”唐代科举条目。
召集(较少见)
部分文献中引申为聚集人员,但此用法相对罕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如《新唐书》)。
裒集(póu j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指聚集、收集、堆积的意思。
裒集的部首分别为衣和攴,部首衣表示与衣物相关的事物,攴表示与打击有关的意义。裒的笔画数为12画,集的笔画数为12画。
裒集源于《左传·桓公三年》:“以玉币裒集。”意为用玉币聚集,后来泛指聚集、积聚或堆积物品。
裒集的繁体字为穭輯。
古代汉字写作穭集,其中穭是指古代一种草字头的服饰,具有象征权力的意义,集表示聚集的意思。
1. 他们用几天的时间裒集了大量的木材,准备修建一座大型建筑。
2. 她裒集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准备办一个摄影展。
裒集的相关组词有:
1. 裒聚:指聚集、收集。
2. 裒敛:指积聚、积攒。
3. 裒贮:指堆积、贮藏。
裒集的近义词包括:积聚、聚集、堆积。
裒集的反义词包括:分散、分离、扩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