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杵糠的意思、杵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杵糠的解释

舂谷杵头上粘着的糠末。可入药。 五代 谭峭 《化书·术化》:“水竇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疗噎。”参阅《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米穀部中品·舂杵头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杵糠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杵”和“糠”两个单字构成,其含义需结合两者的本义及组合关系进行解析。

  1. 字义分解

    • 杵:指木质舂捣工具,用于脱粒、捣碎谷物。《说文解字》释为“舂杵也”,《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
    • 糠:指谷物脱壳后的外皮,即“谷壳”。《玉篇》记载“糠,谷皮也”,现代语义延伸为“无价值之物”。
  2. 复合词释义

    “杵糠”字面指用杵捣糠的过程,实际多用于比喻徒劳无功或无效劳动。例如《汉语大词典》收录用例:“杵糠难成米,喻事倍功半”。该词在方言中亦有引申义,如江淮官话区用以形容琐碎却无成果的事务。

  3. 文化内涵

    农耕文化中,杵与糠均为劳动工具与产物,“杵糠”凝练了传统生产经验,后演化为哲学隐喻。据《中华谚语大辞典》分析,其与“水中捞月”“磨砖作镜”等成语构成汉语中“无效行为”的语义场。

  4. 现代应用

    当代文学作品中,“杵糠”常用于批判形式主义,如茅盾文学奖作品《江南三部曲》中借人物之口讽刺:“这般杵糠的工夫,不如种棵实实在在的秧”。

网络扩展解释

“杵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ǔ kāng,其核心含义指舂谷时杵头粘附的糠末,具有药用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来源
    杵糠是传统农耕中舂米工具(杵)头部残留的糠皮碎末,属于谷物加工副产品。其名称由“杵”(捣谷工具)和“糠”(谷物外壳)组合而成,结构为左右字形。

  2. 药用价值
    据古代文献记载,杵糠可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噎嗝(噎食症状)。例如,五代谭峭《化书·术化》提到:“水窦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疗噎”。这一用法在《重修政和证类本草》中也有收录,归类于“米穀部中品”。

  3. 字义分解

    • 杵(chǔ):指木质舂米工具,或引申为“戳、捅”的动作。
    • 糠(kāng):谷物脱壳后的外皮,如米糠、糟糠。

总结来看,杵糠既是古代劳动生产的产物,也是传统中医药材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物尽其用的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播逸彩品措辞大尽掸援大走地亩洞发蹲衔发愤自雄蠭门府库府学瑰殊汗出浃背胡拨四嫮都回星加笾焦石接响几棐进竞锦衣玉食疾眚骥足决狱枯尅髡翁掠役利门礼为情貌吏治粒子轮舶罗黑黑埋根门市部谋面木母贫耗情同骨肉砌台人均啬啬沙陲山芥生衍慎始敬终射隐十二戟束担枢剧退废隈碍无笆壁午错萧耗息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