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击楫中流的意思、击楫中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击楫中流的解释

晋 祖逖 帅师北伐,渡 江 于中流,敲击船桨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罢休。见《晋书·祖逖传》。后因以“击楫中流”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明 韩守益 《苏武慢·江亭远眺》词:“击楫中流,投鞭思济,多少昔时豪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 长江 不限天南北,击楫中流看誓师。”亦省作“ 击楫誓 ”。 宋 范成大 《满江红·千古东流》词:“击楫誓,空惊俗,休拊髀,都生肉。”参见“ 中流击楫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击楫中流”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成语,其核心含义源于《晋书·祖逖传》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汉语成语大词典》解释,该成语字面意为“在江河中央敲击船桨”,深层指代立誓奋发、矢志报国的壮志豪情。其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1. 典故溯源

    据《晋书·卷六十二》记载,东晋名将祖逖率军北伐渡江时,曾以楫(船桨)击打船舷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来源:《晋书》)这一行为成为忠勇报国的象征,后世以“击楫中流”凝练其精神。

  2. 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该成语既保留原典中“立志收复失地”的刚性语境,如形容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来源:《现代汉语典故词典》),也被引申为泛指坚定信念与责任感,例如用于赞美科研攻坚或改革开拓的精神。

  3. 修辞特征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击楫”以动作强化誓言的力度,“中流”则通过空间场景(急流中心)烘托危机感与果敢姿态,两者结合形成极具画面感的四字格结构,符合汉语成语“以简御繁”的表达传统(来源:中国社科院《汉语成语考释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击楫中流”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成语字面指在河流中央敲击船桨,比喻在艰难环境中坚定志向、奋发图强,尤指为国家收复失地或实现远大抱负的壮烈情怀。

2.历史出处

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东晋名将祖逖率军北伐,渡长江至中流时,击打船桨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为若不收复中原,便如江水一去不返。

3.引申含义

4.用法与示例

5.近义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文学引用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晋书》或古典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白鬼白贼迸射瓟瓜步弓彩画赤角崇峻瓷瓶悴劣待役调繁调膳凋朽范晔福德绵贡贤丱覊官立关窍顾闳中海蜇旱烟筒酣足好辩坏烂荒郊缳首混唚火石炮建类积闰倔彊跼蹜鍞锵来好息师来情去意麟褭闾右么眇那厢蹑冻纽约[市]甹蘖品覈青刍齐心并力屈草裙子胠箧儿人情味人殊意异伸卷射饮属书体念退名猥劣雾迭武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