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役的意思、白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役的解释

旧时官署中的编外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吏书皂快除经制外,类多帮身白役。” 章炳麟 《书清彭山知县康寿桐事》:“如 蓝元鼎 之徒,以司察阴事为能,白役之任,非南面长官也。终以善治盗为邻县 华阳 所忌,蜚语中伤,以劾去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役是明清时期对地方官府中非正式编制差役的统称,特指未列入官府正式工食银名册的临时性衙役人员。该词由"白"(指无正式名分)和"役"(差役)组合构成,属于吏治制度中的特殊群体。

在行政体系层面,白役承担着赋税催征、文书传递、案犯缉拿等具体事务,但不同于正式衙役享有固定薪俸,其收入主要依赖案件办理过程中收取的"规费"和"常例钱"。明代《万历会计录》记载,某县额定衙役仅60名,而实际当差者逾200人,多出部分即为白役。

从社会影响角度观察,这类群体缺乏官方约束机制,常出现敲诈勒索、鱼肉百姓的弊端。清代《福惠全书》特别指出:"白役之害,甚于虎狼",反映其已成为地方治理顽疾。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第三章对非编制吏员的专门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白役”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定义

“白役”指旧时官署中的编外差役,即未被正式纳入编制的临时或额外差役人员。这一群体通常承担官府中的杂务,如文书、缉捕、看守等,但无正式身份和固定薪酬。

2.词义解析

3.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4.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如)将“白役”引申为成语,形容徒劳无功的努力。但这一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为比喻义。

“白役”主要作为历史术语使用,反映古代官僚体系中编外人员的特殊身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文献,可参考《福惠全书》等清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辈辈贝宁王国必彻彻比翼连枝嘲嘲尺幅抽纱楚弄刺手赐席二人转防慎废止分身术感悼鲠论共方汉拜寒竹红口白牙花镳环念花枝招颭活生生护秋鹄书僭叛监史鉴往知来鸡雏桀骜不恭劫帅靳靳酒糟鼻卷娄旷仪纍黍冷烫厉精为治陵弊流英鲁阳挥戈褭娉栖庇清醴雀箓趣剧三互法扫货赏慨社客十家连坐世口使头时遇死公未始纤诡限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