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剽剟的意思、剽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剽剟的解释

犹抄袭。 清 方苞 《书柳子厚辨亢桑子后》:“且是书剽剟《戴记》诸子语甚众。”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此如儒、墨、名、法、 老 、 庄 、 申 、 韩 ,忧世著书,各有宗主,逮至晚近,胸无独见,意欲垂文,於是 秦 相《吕览》,书悬国门,《淮南鸿烈》,文成众手,大都剽剟儒、墨,裁剪道、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剽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他人文字或著作的删削、篡改或抄袭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删削、割裂他人文章或著作的行为。该词强调对原文的改动或剽窃,常与学术不端或创作侵权相关联。

    例证: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及“剽窃文辞,谓之剽剟”,批判文坛抄袭之风。

  2. 构词溯源

    • 剽:本义为抢劫,引申为窃取(如“剽窃”)。
    • 剟:原指削除、刊改(《说文解字》:“剟,刊也”)。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通过删改手段窃取内容”的语义。

二、文献依据

  1. 古代典籍

    该词多见于明清学术批评文献。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批评史书编撰中“妄加剽剟,以伪乱真”的现象,强调对原作的篡改危害。

  2. 现代辞书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卷第150页明确定义:“剽剟,谓删削窃取他人文字”。该释义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作为补充词条收录,标注为书面语用法。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批判性语境,如: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3. 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三》(古籍出版社,1956年)
  4. 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
  5.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剽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iāo duō,其核心含义为抄袭,尤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复制他人文字或思想。以下是综合搜索结果的具体解析:


基本释义

  1. 抄袭

    • 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在文学、学术等领域中未经授权地剽窃他人内容的行为。例如:清代方苞在《书柳子厚辨亢桑子后》提到“是书剽剟《戴记》诸子语甚众”,指书中大量抄袭《礼记》和诸子言论。
  2. 语义延伸

    • “剽”本义为“抢劫”(如《说文解字》中解释“勡,劫人也”),因此“剽剟”隐含“掠夺他人成果”的贬义色彩。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剽剟”是古代汉语中批评抄袭行为的术语,现代虽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讨论学术规范时仍有参考价值。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其指向的具体剽窃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埃雾案察罢甿悖暴奔遁表达式别壄比较教育毕业欻歙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答贺大黄鱼黨惡黨正噉饮倒心伏计发奠发调附贯甘限文书告殂格綳格綳更深顾己虢国夫人过翼恒格横制和旋湔裙角果戒护脊髓九龙池克厌恐怕纩纮利子鲁室闹竹竿内用盘坫莆田市气昂昂挈维穷侈极欲丘城凄婉榕海闪烁厮诨思前想后甜包谷听力畏怖卫青诿卸吓怒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