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额定之官职,正式除授实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当某年得知县,某年署大县,某年实授。”《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十一年奏准:现任实授之员,捐升离任,续经註销,仍归原职补用者,悉令其以原缺坐补。”
“实授”是古代官制中的术语,指以额定官职正式授予实缺(即实际职位),而非临时或代理性质的任命。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用法说明:
基本含义
该词强调官职的正式性与实际性。例如,清代官员需通过考核或等待吏部铨选后,才能从“署理”(代理)转为“实授”。
文献例证
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例如描述科举制度下“中举后需等待吏部补缺才能实授官职”的流程。
相关词汇
近义词包括“实任”“补缺”,反义词为“署理”“代理”。
《实授》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真正传授、实际授予。有时也表示真正的赋予。
《实授》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宀」和「扌」。其中「宀」表示屋顶或者住宅,「扌」表示手。根据字形结构,可以得知《实授》的汉字有9画。
《实授》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字,是由简化字演变而来的。在繁体中,「实授」的写法是「實授」。
在古代,有时候会将「实授」写作「寔授」或者「實授」。这两种写法都是古代汉字的变体。
1. 老师实授了他一项重要的技术。
2. 他一直希望能够获得实授的机会。
实践、实际、实用、实心、实验。
实施、授予、赋予、传授。
虚授、假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