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额定之官职,正式除授实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当某年得知县,某年署大县,某年实授。”《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十一年奏准:现任实授之员,捐升离任,续经註销,仍归原职补用者,悉令其以原缺坐补。”
"实授"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沿革的行政术语,指正式授予实际官职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核心含义为"实际授予官职",强调从名义任命到实际履职的转化过程。其语源可追溯至清代《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六十:"凡官员补授,有即用、有用、有候补,其即用者谓之实授",明确区分了候补与正式任职的行政程序。
在语义演变层面,该词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1)清代官制中专指正式任命;2)民国时期扩展至军衔授予;3)现代汉语中可泛指职称、职位的实质性授予。近义词"实任"侧重职位本身属性,"真除"强调代理转正,而"实授"更突出授予行为的完成状态。
现代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包含"考核期满合格后正式任命"的程序要件,常见于公务员制度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定领域。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显示,该词在当代行政文书中的使用频率较民国时期下降48%,但在司法系统任命文书、高校职称评定公告等正式文书中仍保持稳定使用率。
“实授”是古代官制中的术语,指以额定官职正式授予实缺(即实际职位),而非临时或代理性质的任命。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用法说明:
基本含义
该词强调官职的正式性与实际性。例如,清代官员需通过考核或等待吏部铨选后,才能从“署理”(代理)转为“实授”。
文献例证
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例如描述科举制度下“中举后需等待吏部补缺才能实授官职”的流程。
相关词汇
近义词包括“实任”“补缺”,反义词为“署理”“代理”。
败法乱纪饱经霜雪报効闭闇拨去惨结长逵车梁处之晏然词府倒踬丁沉东京湾蠹孽飞跑凤额盖不由己官御寒抖抖横川滑冰场化贸花项辉光放电会意蒹葭玉树坚毅角星挟恃开瀹刻画可又来阔颡爁炎亮彻辽廓隆基鑪竈马轲螺面阳暖帘颇辟千绪万端青竹飙全节禳解三适生育束流书癖松峤素仇遂亡汰择亭障同德协力童羊土苴无邻无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