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冻树的意思、冻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冻树的解释

谓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包裹住枝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黍穄》:“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原注:“‘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假令月三日冻树,还以月三日种黍,他皆倣此。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冻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寒霜凝结在树木表面,包裹住枝条的自然现象。这一现象在古代农书中被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指冬季或初春时节,低温导致树木表面形成凝霜或冰晶,覆盖枝条的现象。这种霜冻状态使枝条被“封住”,形成白色冰层包裹的外观()。

  2. 农业引申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黍穄》提到,古人通过观察“冻树”现象确定黍的播种时间。例如:“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这里的“冻树”日期成为农耕时令的参照标准()。

二、相关科学背景

现代园艺学中,类似现象可能涉及树木冻害,包括:

三、总结

“冻树”既是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也是古代农业智慧的体现。现代林业中,类似现象可能对树木健康造成影响,需通过防寒措施(如树干涂白、培土覆盖)加以预防。如需进一步了解冻害防治,可参考农业技术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冻树(dòng sh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树木被冻住或冰冻的树木。下面将为你提供关于冻树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冻:部首为冫,总笔画为7。 - 树:部首为木,总笔画为8。 来源: 冻树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来源于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树木遭遇严寒天气,它们的水分被冻结,从而形成冻树。 繁体字: 冻树的繁体字为凍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字典中,“冻树”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别。 例句: 1. 冬天的夜晚,寒风呼啸着,冻树在月光下显得异常凄凉。 2. 冰雪覆盖的冻树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组词: 冻结、冻土、冻伤 近义词: 冰冻的树、冻住的树木、结冰的树 反义词: 绿树、蓬勃生长的树木、融化的树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