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主张得到发扬和传颂。《晋书·汝南王亮等传论》:“分茅锡瑞,道光恒典。” 元 孟祺 《贺平宋表》:“钦惟皇帝陛下,道光五叶。” 明 冯梦龙 《新灌园·骑劫代将》:“故此特宽二城,以示恩信,将使 莒州 、 即墨 之人,反讎其上,我泽如春,民应如草,道光宇宙,四海延颈。”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守海盐县主簿王顼妻墓志铭》:“尒后琴瑟韵合,闺门道光。”
"道光"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年号义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使用的年号,"道光"由清宣宗旻宁于1821年启用,至1850年止,共使用三十年。《汉语大词典》记载:"道光,清宣宗年号,公元1821年至1850年"(来源:《汉语大词典》)。该时期以鸦片战争爆发为重要历史节点,相关事件可参考《清史稿·宣宗本纪》的历史记载(来源:《辞海》)。
二、哲学义 源自《周易·系辞传》"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后引申指"道德的光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道,所行道也;光,明也",二字组合构成"道德显彰"的复合意象(来源:《说文解字注》)。如《晋书·简文帝纪》载"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道子,体道居宗,道光缙绅"。
三、道教义 在道教典籍中特指修炼境界,《云笈七签》卷十三称:"修丹之士,法天象地,身中自有一壶天,谓之道光"(来源:《云笈七签》)。此概念与内丹修炼体系中的"百日筑基"阶段相关联,详载于《钟吕传道集》。
“道光”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清朝年号
指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公元1821年—1850年),共29年。这一时期以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为标志,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汉语词汇
原指高尚道德或正确主张的弘扬与传承,常见于古籍。例如:
该词兼具历史专名与文学意象双重性质,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指代。
挨饿受冻白犊颁师北毳坌鸟先飞本途璧帛部豪朝出夕改朝拱成败在此一举重规沓矩词客单只倒熟登造丁字梁涤瑕蹈隙断遣番薥封墓轼闾负诺罦罬干哭寒悭濠隍恢疏狐精检驳俭礼见轻镜沼酒饵积祉记住绝招,绝招儿,绝着燎告栗房露己扬才罗师駡倨梦泡麋醢敏济木桂木香菊闹篮青笋企图攘肌及骨阮家集扫弃闪肭锁闱颓替弯跧晚世相说香消玉减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