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犍度的意思、八犍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犍度的解释

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 八犍 ”。 北周 王褒 《周经藏愿文》:“ 鹿苑 四諦之法, 尼园 八犍之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犍度是佛教术语,特指古印度说一切有部根本论典《阿毗达磨发智论》(Jñānaprasthāna)的核心组织结构体系。该论由迦旃延尼子(Kātyāyanīputra)编纂,将佛陀教法及早期阿毗达磨(对法,即论藏)的庞杂内容系统归纳为八个主要范畴(犍度),成为后世阿毗达磨论书的基础框架。其详细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 八:数量词,指八个部分。
    • 犍度(梵语:skandha;巴利语:khandha):音译词,意译为“聚”、“蕴”、“分”、“节”、“篇”。在论藏语境中,主要指将教法按主题内容分类集结而成的篇章或单元。因此,“八犍度”即指《发智论》所划分的八个核心主题篇章。
  2. 具体内容与结构: 《发智论》的八犍度涵盖了佛教哲学与实践的核心议题,具体包括:

    • 杂犍度(Saṃśaya-skandha):探讨对佛法基本概念(如蕴、处、界、四谛、缘起等)的疑惑与辨析。
    • 结犍度(Saṃyojana-skandha):分析烦恼(结使)的种类、性质、作用及断除方法。
    • 智犍度(Jñāna-skandha):阐释智慧(智)的种类、作用、生起条件及其在解脱道中的核心地位。
    • 业犍度(Karma-skandha):详细论述业力的种类、性质、果报及其运作规律。
    • 大种犍度(Mahābhūta-skandha):分析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四大种:地、水、火、风)及其性质、作用。
    • 根犍度(Indriya-skandha):阐释二十二根(感官能力、生命机能等)的定义、作用及其在修行中的意义。
    • 定犍度(Samādhi-skandha):论述各种禅定(三摩地)的性质、修习方法、层次及与解脱的关系。
    • 见犍度(Dṛṣṭi-skandha):剖析各种错误见解(邪见、边见等)及其产生原因、过患,并阐明正见的重要性。
  3. 学术意义与影响: 八犍度不仅是《发智论》的骨架,更成为后世庞大阿毗达磨文献体系(如《大毗婆沙论》等)展开论述的纲领。它代表了部派佛教时期对佛陀教法进行系统化、理论化整理的巅峰成就,对佛教哲学体系的构建,尤其是说一切有部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严密的分类和精细的义理分析,深刻影响了整个北传佛教的教义发展。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八犍度”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佛教术语(主要含义)

基本解释
“犍度”为梵语“法聚”之意,指佛教对教义的系统分类。八犍度将佛法归纳为八类核心内容:

  1. 杂犍度:涵盖四善根、四圣果等基础修行理论。
  2. 结使犍度:分析烦恼根源,如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
  3. 智犍度:探讨二智、四智等智慧层次。
  4. 行犍度:阐释善恶业行,如十善、十恶的因果。
  5. 大犍度:解析地、水、火、风等四大元素构成的世界观。
  6. 根犍度:论述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感官与认知体系。
  7. 定犍度:详述四禅、四定等禅修方法。
  8. 见犍度:批判断见、常见等六十二种错误见解。

二、成语比喻义(引申用法)

基本含义
源自农耕场景,指“八头牛并肩耕田”,比喻众人团结协作、齐心完成目标。
使用场景
多用于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八犍度之力,可移山海”。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八犍度的具体经典内容,可参考《阿毗达磨发智论》等论藏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育王抱粗腿抱蛋拨弃逋累参对钞窃侈论诞叹悼耄大音稀声得益惰力方领圆冠发煦干济赶麪杖鼓楞楞缋人活鲜鲜蕉布脚高步低晶笼积污筐床矿务乐而不荒连二良酝林茂流送粒子庐阜罗诃门客谬宂倪露牛侩配角平曲倾家败产森挺赏封埘鷄收取私产四面碰壁四明狂客特诚畋猎停车场脱轨土色伟质无辩乡邮宪艺下役蠵鼊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