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鄙的意思、都鄙的详细解释
都鄙的解释
(1). 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 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
(2).京城和边邑。《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产 使都鄙有章。” 杜预 注:“国都及边鄙。”《国语·吴语》:“天夺吾食,都鄙荐饥。” 韦昭 注:“都,国也,鄙,边邑也。”借指全国。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元方权发遣府界提点》:“然朝廷置使以纠察政刑,则与诸道比。盖所以详治都鄙,而仪刑四方,不可不慎也。”
(3).美好和丑陋。《文选·马融<长笛赋>》:“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 子都 ,世之美好者;鄙,陋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贫富相耀,都鄙相惊,贵贱相形,愚智相倾。”
词语分解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 鄙的解释 鄙 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鄙视。
网络扩展解释
“都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政治地理概念:采邑与封地
- 指周代公卿、大夫及王子弟的封地或采邑,属于贵族阶层的领地制度。如《周礼·天官·大宰》记载“以八则治都鄙”,郑玄注明确其指代贵族封地。
2.地域划分:京城与边邑
- 作为地理名词,“都”指国都或中心城市,“鄙”指边远地区或小城,合称表示中央与地方的区分。例如《文选·潘岳·藉田赋》中“居靡都鄙”即体现此意。
3.美学与道德评价:美好与丑陋
- 引申为对事物美丑、优劣的评判,如“都”象征美好,“鄙”代表粗俗,形成对比关系。
补充说明
- 相关成语:“都鄙有章”出自《左传》,强调国都与边邑的治理需遵循规章,体现古代等级制度。
- 单字解析:“鄙”在古汉语中可指边远地区(如“边鄙”)、粗俗(如“鄙俗”),或作为谦辞(如“鄙人”)。
以上解释综合了多来源信息,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左传》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鄙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的是都市中人们对乡下人或者乡村事物的轻视或嘲笑。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都鄙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邑”和“馗”,部首名称分别是“方块”和“贯串”。都鄙共有1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都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用以描述城市居民对乡下人的轻视。在繁体字中,都鄙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都鄙的写法稍有不同。早期的写法中,都鄙的“鄙”字常常写作“辟”,表示鄙视的意思。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法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
例句:
他总是不屑一顾地看待乡村事物,真是太都鄙了。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一些与都鄙相关的词语包括:都市、鄙视、乡下、城市、轻视。
近义词:鄙视、轻视、蔑视
反义词:赞赏、尊重、喜爱
以上就是关于都鄙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耶百里宰保镖龅齿暴躁如雷波斯眼残雪长江中下游平原茶市乘其不备冲默出家修道词柄麤饭粗戆搭圾丹字蚪蝌铎辰鹅梨角儿奉表高高兴兴高速公户瓜皮船过状遑讶哗疑湖池近战冏贰骏珍浚治匡定酷类离玦丽日力学鹭翿貊盘槃委气管炎清俭日羽如律申祝诗公石母石弦瘦岛松灯讼师碎片时间邃原铁水童鸡宛财魏鹊无枝武步霞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