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侣的意思、徒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侣的解释

(1).朋辈;同伴。 晋 刘琨 《扶风歌》:“揽轡命徒侣,吟啸絶巖中。”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夜遭风,与徒侣数十人,为风所飘,南驰两日两夜,不知几千万里。” 元 戴良 《宿高密》诗:“僕马立空旷,徒侣话曛黑。”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今君之没,犹此乡邻,然规绳自守者,无与为徒侣,而轻儇相尚者,无与为陶甄。”

(2).指党与。《周书·李延孙传》:“ 永安 之后,盗贼蜂起, 长寿 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北齐书·李愍传》:“唯招致姦侠,以为徒侣。”

(3).门徒;学生。《坛经·顿渐品》:“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尝从塾师读於僧寺,徒侣甚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凡创一学説者,輒广求徒侣,传于其人,而千里负笈者,亦不絶于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侣”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共同行动的群体或志趣相投的伙伴。该词由“徒”与“侣”二字构成:“徒”原指步行而无车马者,引申为门生、随从;“侣”则表示同伴、伴侣,二者结合后产生三层内涵:

一是指同行的旅伴,常见于古代游记文献。如唐代孟浩然《夜渡湘水》中“榜人暗相认,徒侣风波宿”,此处“徒侣”即指渡船时共同经历风浪的同行者。二是指特定群体成员,多用于宗教或学派语境,如佛教典籍《高僧传》记载“师徒侣众三千余人”,特指僧团内部修行者。三可引申为政治或学术阵营的追随者,清代《日知录》有“墨者之徒侣遍天下”的表述,强调学派门生的广泛性。

该词的语义演变反映出古代社会对群体关系的认知,既包含空间维度的共处(如旅途同伴),也涵盖精神维度的联结(如信仰共同体)。现代使用中多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口语已罕用。

网络扩展解释

“徒侣”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核心解释及文献例证:

1. 朋辈;同伴
指同辈或同行的人,常用于描述结伴而行的群体。例如:

2. 指党与
带有贬义色彩,表示结党或利益集团。例如:

3. 门徒;学生
指师徒关系中的追随者或学生群体。例如:

总结
该词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含义侧重不同,需结合上下文判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学术研究。如需深入例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背扒车卑梁别鹄碧汉裁剪抄録趁趃澄酒承侍弹枉方部访贤丰霸風餐凤词感官膏畴高啄革逐功构官衔牌蛊溺罕漫酣梦毁笑接触精趣舅爷捐舍阙翦絶世无双拘累君王剧装科开假旅见駡话鸣晨名过其实牧道木梗之患目所未睹黏叶譨譨贫蹇轻速曲部沙犀矢口抵赖石言霜气横秋顺圣紫听会蝭蛙提议土簋伪惑危辙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