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瞽叟 ”。1.人名。古帝 虞舜 之父。《墨子·非儒下》:“夫 舜 见 瞽叟 ,就然。”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舜 有 瞽瞍 , 参 有 曾晳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清 李渔 《风筝误·闻捷》:“你便做了 重华 不告婚 尧 女,我岂学那 瞽瞍 无情怪 舜 徒?”
(2).指算命的瞎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忽於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
“瞽瞍”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瞽”和“瞍”两个表示盲人的字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单字释义
组合含义
合称“瞽瞍”时,通常指舜的父亲。据《史记》等文献记载,瞽瞍是舜的生父,性格顽劣,曾多次与次子象合谋杀害舜,但均未成功。后世用“瞽瞍”代指昏聩无德的父亲。
文化典故
在儒家经典中,瞽瞍作为反面形象,常与舜的孝行对比,凸显“父不慈而子仍孝”的伦理观念。例如《孟子》中记载,舜虽屡遭父亲迫害,仍恪守孝道,最终感化其父。
扩展补充
“瞍”在《国语·周语》中也有出现,如邵公谏周厉王时提到“瞍赋”,指盲人乐师诵读讽谏之诗,此处“瞍”强调其职能而非道德评价。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词义。
瞽瞍是一个复合词,由瞽和瞍两个字组成。瞽瞍这个词可以指一个人失去了视力或眼疾使其无法正常看见,也可以形容一个人思想狭隘、见识短浅。
瞽的拆分部首是目, 瞍的拆分部首是瞓。瞽的笔画数是5, 瞍的笔画数是14。
瞽瞍这个词出自《左传》中的一篇文章:“瞽瞍窃君,卿不能治。”意思是瞽瞍(残疾人)篡夺了君主的权力,而大臣却无法治理。从此,瞽瞍就被引申为失明或思想狭隘、见识短浅的人。
瞽瞍的繁体字为瞽瞍。
在古时,瞽的写法是瞽dú,瞍的写法是瞍sòu。
他因一场意外事故成了瞽瞍。
瞽瞍可以进行一些组词,如:瞽叟(指瞎眼的老人)、瞍宠(指目光短浅的宠幸)等。
瞽瞍的近义词包括盲人、瞎子。
瞽瞍的反义词是明亮、聪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