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江的意思、外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江的解释

(1).江名。 长江 至 湖北 枝江县 东分为二支,流经 百里洲 以南的为 外江 ,至 江陵 西南与 内江 合。参阅《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江名。 四川 境内, 沱湔 称为 外江 , 郫江 称为 内江 。 唐 杜甫 《寄岑嘉州》诗:“ 外江 三峡 且相接,斗酒新诗终自疎。” 仇兆鳌 注引 邵宝之 集注:“《一统志》:‘一渠由 永康 过 新安 ,入 成都府 ,谓之 外江 。一渠由 永康 过 郫县 ,入 成都府 ,谓之 内江 。’”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 外江 畔,老向 惠陵 东。”

(3).旧称 长江 以南为外江,也称江外。 清 方濬师 《蕉轩随录·外江》:“ 寇莱公 谓 晏元献 为外江人。 真宗 顾 元献 曰:‘ 张九龄 非江外人耶?’”按, 晏 , 抚州 临川 人, 张 , 韶州 曲江 人,都在 长江 以南。

(4). 广东 、 福建 等地人称 长江 左近及以北数省为外江,称其人为外江人。参见“ 外江话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随语境和时代有所演变,主要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释义

指本地以外的江河,或特指长江中下游流域。古代文献中,“外江”常与“内江”相对,用于描述水系分布。例如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将岷江分流后的外侧干流称为“外江”。

二、历史与地理延伸

在明清时期,“外江”成为对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江浙、湖广)的泛称。这一用法常见于官方文书,如《明史·食货志》提及“外江粮运”指江南漕粮北运的路线。

三、方言与文化含义

在粤语、闽南语等南方方言中,“外江”衍生出对外省人的称呼(略带贬义),如“外江佬”。此用法源于近代商贸活动中对长江流域商旅的指代,后扩展为对外地人的统称。戏曲领域亦有“外江班”一词,指清末从江浙、安徽等地传入广东的非本地戏班。

四、专业术语

水利工程中,“外江”指主干河流的分流河道。例如都江堰工程将岷江分为内江(灌溉渠)和外江(泄洪道),《中国水利史纲要》明确记载其“外江为正流,内江为引水渠”的分工设计。


参考资料:

  1.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清代地理著作)
  2. 《明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黄锡凌《粤音韵汇》(方言研究文献)
  4. 周魁一《中国水利史纲要》(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注:因部分古籍及专业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外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地域不同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地理名称

2.地域代称

3.方言与感叹词

4.历史地名

“外江”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既可以是自然河流的分支名称(如都江堰水系),也可以是历史地理或方言中的特殊代称。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用法,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白阳刀边符钵囊裁决测谎澄净骋肆瘳损啜哄瓷甖蹈籍大信趸当辐射广利鬼精灵孩儿参函渭好意花门柳户皇组蝴蝶梦贱役惊变惊涛矜侉金如意禁食锦裀瘠壤九转功成局席略玃厘局麻捣迷伤下蔡木拐启节青燐亲如骨肉穷酸饿醋趣乡柔艳睿化翣菨善恶生肖钱摔脸子水经注素发素琴踏灯亭子间投身湍濑穨替文明生産香尖相临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