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诞马的意思、诞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诞马的解释

即但马。仪仗队中不施鞍辔的备用马。《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平乘诞马不得过二匹。”《新唐书·仪卫志下》:“一品卤簿……诞马六。”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诞马》:“ 宣和 卤簿图有诞马。其制用色帛周裹一方氊葢覆马脊,更不施鞍……案《通典》 宋 江夏王 义恭 为 孝武 所忌,忧惧,故奏革诸侯国制,但马不得过二。其字则书为但,不书为诞也。但者,徒也;徒马者,有马无鞍,如人袒裼之袒也……但马葢散马,备用而不施轡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诞马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指未经鞍辔装备的散马,常用于古代仪仗队伍。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晋书·舆服志》,指帝王出行时随行的备用马匹,不设鞍具,仅作装饰或临时替换使用。其词源由“诞”(本义为“放纵、无拘束”)与“马”组合,强调马匹不受羁绊的状态。

在唐宋时期,诞马的礼仪功能进一步规范。《新唐书·仪卫志》记载,唐代皇帝仪仗队配备“诞马六匹”,宋代《东京梦华录》亦载百官仪仗中“诞马二十匹”,均以彩帛装饰马尾,作为仪仗陈列的组成部分。这种制度延续至明清,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仍保留诞马图示,但实际使用逐渐减少。

现代汉语中,“诞马”一词已退出日常使用范畴,仅见于古籍研究和历史文献。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及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均将其列为历史词汇,建议学术引用时需结合具体时代背景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诞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仪仗队中的备用马匹。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诞马指仪仗队中不配备鞍辔的备用马,又称“但马”或“徒马”。“诞”在此处为通假字,与“但”“徒”同义,表示“仅、只有”,即仅用于仪仗展示,不供骑乘。

2.历史背景与用途

3.文献记载

4.词源与演变

“诞”通“但”,表“仅、空”之意,引申为仪仗中仅作展示的马匹。该词在宋以后逐渐被其他称谓取代,成为历史文献中的特定术语。

“诞马”是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元素,其使用规范、数量及装饰均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书》《演繁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额侯拔舌地狱碑榜比俦不中参数方程常俦长钱巉刻祷塞电阻合金冻九厄里倪厄斯二见方径風製符徵膏烛公证躬自勾缝国防大学诃伽国河吞大虹膜嘉劳降本流末郊岁贾值介恃棘卿积修两重性劣点陵霞落墨买情茅焦梅飇没法儿明真女道骈胎破山剑谴悟切花气习三牲绳木四合院镗锣趟子贪染跳台滑雪土谷绾摄先志咸嘴淡舌翛翚戏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