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粗劣的砖块。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语本《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 开元 中,有沙门 道一 ,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么?’ 一 曰:‘图作佛。’师乃取一塼於庵前石上磨。 一 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 一曰 :‘磨塼岂得成镜邪?’师曰:‘坐襌岂得作佛邪?’” 明 王守仁 《无题》诗:“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 清 钱谦益 《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顽砖不成镜,焦芽难种穀。”
“顽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指顽固不化、难以改变的人或事物。该词以“砖”的坚硬特性作比喻,强调人或事物在思想、态度或习惯上的难以动摇性,常用于日常表达中。例如:“他性格如顽砖,从不听劝。”
在佛教语境中,“顽砖”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
典故源自唐代禅宗故事:怀让禅师见道一终日坐禅,便以“磨砖成镜”点化他,说明错误方法无法达成目标(坐禅≠成佛)。此语境下,“顽砖”暗含对机械修行方式的批判,强调修行需契合本质。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日常使用中多取第一种解释。
顽砖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固执、顽固不化,不听劝告,不改变态度。这个成语由顽和砖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比喻人的思想像块顽固的砖一样,难以改变。
顽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页,它一共有11个笔画。砖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石,它一共有7个笔画。
顽的繁体字是頑,砖的繁体字是磚。
在古时候,顽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它的上部分写得更像一个人的头,下部分则写得像个疑问号。砖字的古时候写法基本与现在相同,也是由石与专组成。
1. 他就是一个顽砖,无论怎么劝他,他都不听。
2. 这个项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不能像个顽砖一样,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组词:顽固、顽强、砖头
近义词:固执、执拗、执着
反义词:柔软、易变、易接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