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簿书的意思、簿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簿书的解释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 郑玄 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 刘大櫆 《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 李绅 《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 李东阳 《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簿书是汉语中表示官府文书或登记册籍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构成 “簿”从竹部,本义指竹简编成的册籍,后泛指登记事物的文书。《说文解字》释为“簿,籍也”,《汉语大词典》收录其作为文书档案的义项;“书”则指书写记录,《汉典》解释其包含“文件、信件”等延伸义。二字组合强化了文书载体的属性。

二、历史语义

  1. 行政文书:特指古代官署处理公务的登记册与公文,如《汉书·贾谊传》载“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此处指官方往来文件。
  2. 账册凭证:唐宋时期引申为赋税、户籍等登记簿,杜甫《早秋苦热》中“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即指繁琐的公务账目。
  3. 文献统称:明清文人扩展其外延,如归有光《长兴县令题名记》云“簿书塡委,典故出入”,泛指各类行政档案。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该词保留“官府文书的统称”基本义,同时标注其作为历史词汇的语用特征。当代多用于学术研究及公文语体,如法制史文献常以“簿书制度”指代古代文书管理体系。

(参考资料:1.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大词典》电子版;2.汉典网“簿”“书”条目;3.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簿书”是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分为以下两类,结合古籍引用及现代用法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财物出纳的簿册
    指古代用于记录财务收支的专用册籍,常见于经济管理场景。例如《周礼·天官·小宰》提到“听出入以要会”,汉代郑玄注“要会”即指这类簿书。

  2. 官署文书簿册
    泛指官府中的公文、档案等文书,用于行政记录和事务管理。如《汉书·贾谊传》中批评官员“特以簿书不报”,即以簿书代指公务文书。

二、其他延伸信息

三、例句参考

  1. “明日早起来,区处家事,简较庄租簿书,分毫不爽。”
  2. “簿书愁里过,筍蕨梦中香。”(金代元好问诗句)

“簿书”既可指财务记录,也可指官方文书,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其读音为bù shū(非“bó shū”),注意与“书籍”类词汇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爱毛反裘报单标准音逼匝不徇私情层颠愁机揣骨摧絃丹府道丈度化黩货恶浪芳兰生门,不得不鉏樊姬繁艳法馔凤鷄高丘戈法絓眼寒涧环攻鬟露降辂检量籍取继祀九点圆帣鞴军功军令如山倒磕喳空顶帻连居鹿砦灭茬明堂正道纳佑姘居破镜分钗强韧禳田仁明柔明善田沈云厮擡厮敬酸鸡叹蜡涂觏托爱驼骑望祈温疋五脏神香丝显微下饮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