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殄的意思、摧殄的详细解释
摧殄的解释
摧折消灭。《魏书·崔延伯传》:“ 荆州 土险, 蛮左 为寇,每有聚结, 延伯 輒自讨之,莫不摧殄。”《隋书·高祖纪上》:“公指麾藩镇,无不摧殄。” 元 陈孚 《鹦鹉洲》诗:“惟 汉 党錮祸,荐绅半摧殄。”
词语分解
- 摧的解释 摧 ī 破坏,折断:摧残。摧折。摧颓。摧眉折腰。 挫败,挫折:摧败。摧挫。摧陷。 伤痛:摧怆。摧心。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殄的解释 殄 ǎ 尽,绝:殄灭。殄歼。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摧殄”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uī tiǎn,主要含义为摧折消灭,即通过强力手段彻底摧毁或消灭某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核心词义
- 摧:指摧毁、折断,强调破坏性力量;
- 殄:意为灭绝、消灭。
组合后,“摧殄”表示以强力彻底摧毁并消灭目标,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军事或政治语境,如剿灭叛乱、击溃敌军等场景。
-
引申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可能带有“彻底清除”或“根除”的意味,例如对灾害、祸患的消除。
文献例证
- 《魏书·崔延伯传》:“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
(描述崔延伯镇压叛乱时彻底消灭敌人。)
- 《隋书·高祖纪上》:“公指麾藩镇,无不摧殄。”
(赞扬军事统帅的征伐能力。)
- 元代陈孚《鹦鹉洲》诗:“惟汉党锢祸,荐绅半摧殄。”
(指东汉党锢之祸中士大夫阶层遭受重创。)
造句示例
- 古代军事:“甲寅,魏人百道攻城……胡僧祐亲当矢石,尽夜督战……众咸致死,所向摧殄。”
- 现代引申:“若遇突发灾害,须以雷霆手段摧殄其势,免致蔓延。”
使用注意
- 语境适用性: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描述,现代口语中较少见。
- 近义词:剿灭、歼灭、荡平。
- 易混淆词:“暴殄天物”中的“殄”为“糟蹋”义,与此处不同。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二
摧殄(cuī niǎ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彻底摧毁或毁灭。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摧:拆分部首是手,总笔画数为12。
- 殄:拆分部首是歹,总笔画数为10。
来源:
《摧殄》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周秘书》中,用来形容摧毁伤害。在古代汉字中,摧使用的是手部的象形字形,表示用手力来破坏,殄使用的是人部的会意形,表示死去。合起来表示彻底摧毁。
繁体:
《摧殄》在繁体中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但《摧殄》在不同朝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具体写法需要结合当时的字体风格和书法家的写法才能确定。
例句:
1. 敌人的进攻被我军摧殄。
2. 这场灾难摧殄了整个村庄。
组词:
摧毁、摧枯拉朽、残殄、残毁等。
近义词:
消灭、歼灭、毁灭、破坏等。
反义词:
保护、保存、保留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 我将很乐意帮助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