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翡翠鸟。 晋 郭璞 《翡翠赞》:“翠雀麋鸟,越在 南海 。羽不供用,肉不足宰。怀璧其罪,贾害以采。”
翠雀,汉语词汇,兼具植物名称与文学意象的双重含义。其核心释义及权威解析如下:
基础字义
“翠”指青绿色(如翡翠、翠羽),象征生机;“雀”泛指小型鸟类。组合后字面意为“青绿色的雀鸟”,引申为羽毛鲜艳的小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植物学专称
现代汉语中,“翠雀”特指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Delphinium)。其特征包括:
来源:《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古典诗词意象
古诗词中“翠雀”多喻指羽毛艳丽的鸟,如翠鸟、蜂鸟等,象征自然灵巧之美。
例:唐代李贺《艾如张》中“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差池宰翠雀,摇曳弋江湄”,以“翠雀”点缀田园景致。
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校订本。
药用与民俗价值
翠雀属部分种可入药,《本草纲目拾遗》载其有祛湿止痛之效。民间亦因其花形别致,称“飞燕草”或“鸽子花”,寓意自由与活力。
来源:《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翠鸟”专指佛法僧目翠鸟科鸟类(如普通翠鸟),而“翠雀”在植物学中为固定术语,不可混用。
部分文献误将“翠雀”等同于“蓝雀花”,实为同属不同种。
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科学出版社。
参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ISBN 978-7-100-12450-8)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frps.eflora.cn)
《中华本草》精选本(ISBN 978-7-117-07390-3)
“翠雀”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学名: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属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飞燕草、鸽子花、百部草、猫眼花等。
特征:
释义:即“翡翠鸟”,见于《翡翠赞》等古籍,形容羽毛翠绿的鸟类。
例句:晋代郭璞记载:“翠雀麋鸟,越在南海”,指其栖息于南方水域。
现代用法:此含义现已较少使用,更多指代植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植物图鉴或权威词典。
半规扳留饆饠波粼燀业呈面虫虱揣挫舛忤串杖倒赔大天光点主调察帝关飞刍转饷焚膏覆敦夫头港警宫魂观省邯郸鸠红曲画境画坛灰蓬蓬惑挠加役流金鲜集事疾霆郡地坤宁宫劳而无功六刺梅花白扪虱而谈蜜面蜜蜜甜冥庆明月入怀嬭房疋拜情急了耎懦入伙上府麝帏食不果腹市景手语水旱死不足惜投化菟肩外爷瓦衕子违恋梧邱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