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袂荷戈的意思、投袂荷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袂荷戈的解释

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袂荷戈是一个由历史典故演化而来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挥动衣袖扛起武器,形容决然奋起投身战斗的姿态”。从构词法分析,“投袂”语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原指因情绪激动挥动衣袖;“荷戈”典出《诗经·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意为扛着兵器。两者组合后形成新成语,最早完整形态见于《梁书·元帝纪》“投袂荷戈,志在毕命”。

在语义层面,该成语包含三个递进要素:其一通过“投袂”展现情绪激荡的肢体语言,其二通过“荷戈”具象化军事行动准备,其三通过行为连贯性传递决绝意志。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义无反顾的奋斗姿态,如《人民日报》2023年评论文章曾用“新时代建设者投袂荷戈开新局”比喻攻坚克难的改革精神。

权威典籍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第7卷第358页的注解:“形容奋起行动”,《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2019)第412页则强调其“蕴含古代士人忠勇报国的精神意象”。在语法功能上,该成语常作谓语、定语,与“挺身而出”“闻鸡起舞”构成近义关系,与“畏葸不前”“临阵脱逃”形成反义对照。

网络扩展解释

“投袂荷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或保卫国家。其中“投袂”意为挥动衣袖(表示决绝),“荷戈”指扛起兵器。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梁书·元帝纪》:“幕府据有上流,实惟分陕,投袂荷戈,志在毕命。”。后《周书·于谨传》中也有引用,描述丞相在国家危难时“投袂荷戈”以匡救社稷。

  3. 用法与特点

    • 多用于书面语,含褒义,强调为国奉献的决心。
    • 成语结构为联合式,属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 近义词包括“投袂援戈”。
  4. 示例延伸
    如《周书》中的例句:“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丞相志在匡救,投袂荷戈,故得国祚中兴。”,生动展现了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形象。

  5. 总结
    该成语通过“挥袖扛戈”的具象动作,传递出强烈的忠勇精神和家国情怀,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忠臣义士的赞颂。

别人正在浏览...

滭泼裁并裁觚彩缕才士才疏志大怅而超授创造亚当淳默磁盘驱动器吊胆惊心踶啮阨穷返魂草返驾梵楼藩屏罚首风快符拔歌唱家灌渎豪主合伯膊化募谎报缓急婚因火仓贱卒交絶基础课积习隽句钧天曲魁人练手鸾凰麦糕棉袍子秣马利兵女店主清濆清商怨齐缞丘里丘园全行肉翅虎散束属茨司庖诉竞塘泥涴演隗炤版文宿乌蒙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