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里甲的意思、里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里甲的解释

明 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后转为 明 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名称之一。《明史·食货志一》:“ 洪 武十四年,詔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 丁 粮多者十户为长,餘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起初里长、甲首负责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造、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里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区分:

一、明代基层制度与徭役(主要含义)

  1. 定义与起源
    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后演变为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之一。该制度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确立,用于赋役征收和地方管理。

  2. 组织结构

    • 以110户为一里,推选丁粮最多的10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10甲,每甲10户,设“甲首”。
    • 里长和甲首十年轮换一次(称“排年”),负责管理赋税、徭役分配、治安调解等事务。
  3. 核心职能

    • 赋役管理:编订“黄册”记录人口与田产,按丁粮多寡摊派徭役。
    • 基层治理:催征税粮、维护治安、调解纠纷,后期甚至需承担祭祀、宴飨等额外费用。
  4. 演变与弊端
    初期以户计役,后因官府赋敛加重,里甲逐渐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导致基层矛盾激化。


二、成语含义(次要释义)

在非历史语境中,“里甲”可作为成语使用,表示“表里不一”,即表面与内在不一致。其中“里”指内在,“甲”指外在形象。不过这一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里甲”的核心含义指向明代的基层治理制度,建议优先从历史角度理解。如需更完整制度细节,可参考《明史·食货志》或相关史学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里甲》的意思

《里甲》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封建社会中小地主所管理的地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地主阶级通过封授土地,将土地分割成不同的行政区域,其中最小的单位就是“里甲”。

拆分部首和笔画

《里甲》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里(lǐ):部首为里字底,由7笔构成。

甲(jiǎ):部首为甲字顶,由5笔构成。

来源

《里甲》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文献中,例如《礼记·曲礼上》、《左传·成公元年》等。这个词主要描述了封建社会中小地主的行政区域。

繁体

《里甲》的繁体字为「裡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以《里甲》为例,其中的“里”字在古代的写法也有多种,例如「裏」、「裡」等;“甲”字在古代的写法也有变化,例如「甲」、「㞢」等。

例句

1.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每个里甲都有自己的大小地主。

2. 乡村生活的组织形式以里甲为单位。

3. 在明代,里甲制度逐渐被废除。

组词

里甲制、里甲长、甲坊、甲班等。

近义词

乡、村、镇等。

反义词

大地主、府、县等。

别人正在浏览...

抱同猋忽彩仗参撤痴男子虫蛇聪辩二婚亲二事讹以传讹凡子封表風雨不透福齐南山构兵顾録海口豪盛横扫千军煇焯搛菜僭逸焦急节使精厉金牙镌价窾贫款讬魁领腊祭连闼龙鉢慢要冒黩绵子糜耗撵转骈偶谯国新书窃攘青嵓肉马软刀如汤沃雪塞角上医山木自寇少色升常仕途经济首策佻荡体佞同馆投亲王蒙象牌相水火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