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穢的意思、麤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穢的解釋

亦作“麄穢”。1.粗濁污穢。《國語·周語上》:“國之将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穢、暴虐。”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二:“每一發作,竟月不食,言語麄穢,都無所避。” 清 曾國藩 《母弟溫甫哀詞》:“彼麤穢者,乃居吾右,抑塞不伸,發狂大叫。”

(2).指粗濁污穢的東西。《楚辭·遠遊》:“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 王逸 注:“納新吐故,垢濁清也。” 明 劉基 《贈道士蔣玉壺長歌》:“玄黃健順六子承,和氣坱北麄穢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麤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粗穢”,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麤”是“粗”的異體字,表示粗糙、粗劣;“穢”指污穢、肮髒。組合後意為粗濁污穢的事物或狀态,既可形容具體物質的髒亂(如《國語》中描述國君品行的“麤穢”),也可指抽象層面的精神雜質(如《楚辭》中“麤穢除”象征清除雜念)。

二、古代文獻用例

  1. 道德批判:《國語·周語上》用“麤穢”形容國君的暴虐品行,體現對統治者失德的貶斥。
  2. 修身隱喻:屈原《遠遊》中“精氣入而麤穢除”,以清除污穢比喻精神淨化,表達道家養生思想。
  3. 日常描述:宋代《北夢瑣言》記載某人發病時“言語麄穢”,指言辭粗俗不潔。

三、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的仿古表達。需注意“麤”字因筆畫複雜,現代多簡化為“粗”,但部分文獻仍保留原字形以體現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穢(cū hu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粗俗、不雅。它的拆分部首是廣和矢,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語,屬于繁體字的範疇。 在繁體字中,麤穢的寫法為麤穢,它們的意思相同,隻是字形有所不同。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和文化背景中仍然被廣泛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麤穢通常被稱為「邪穢」。這種古代漢字寫法的例子有很多,而「邪穢」正好是描述一種粗俗不雅的意思。這一寫法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展示了麤穢這個詞的使用曆史。 以下是一些使用麤穢的例句: 1. 他的語言粗魯無禮,充滿了麤穢的言辭。 2. 别用那種麤穢的笑話來取悅他人,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麤穢的組詞無具體限制,可以根據語境和需要進行搭配。一些可能的組詞包括麤穢無禮、麤穢語言等。 和麤穢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粗鄙、猥亵等。而相反意義的詞語有雅緻、文雅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