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梗人的意思、木梗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梗人的解释

木偶人。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客曰:‘臣之来也,过於 淄水 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梗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木头刻削而成的人形木偶或木俑。它通常带有以下层面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内涵:

  1. 基本定义与形态: 指用木头制成的、模拟人形的偶像或玩偶。它本身没有生命和自主意识,其动作完全依赖于外力的操控或摆放。这体现了其无生命、被动、受支配的本质特征。《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木偶人”或“木俑”。

  2. 典故出处与文化象征(核心寓意): “木梗人”最著名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三》(也见于《说苑·正谏》),讲述“土偶”(泥人)与“桃梗”(桃木刻的人偶)的对话:

    • 桃梗(木梗人)对土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人形。到了八月,大雨降下,淄水上涨,你就被泡散了!”
    • 土偶回应道:“我本来就是西岸的泥土,即使被水冲散,还是回到西岸的泥土里。而你呢?你是东方的桃木梗,被刻削成人形。大雨降下,淄水上涨,把你冲走,那时你漂漂荡荡,将不知归宿何处!” 这个寓言中,“木梗人”(桃梗)象征着:
    • 漂泊无依、身不由己:木头刻成的人偶,一旦被大水冲走,便无法掌控自己的去向,只能随波逐流,没有根基和归宿。
    • 缺乏自主性,命运受外力摆布:其存在和去向完全取决于水流(外力),自身毫无抵抗或选择的能力。
    • 虚幻与不牢靠:与土偶(虽散仍归故土)相比,木梗人的存在显得更加虚幻和不稳定。
  3. 引申义与比喻义: 基于上述典故,“木梗人”常被用来比喻:

    • 漂泊在外、无家可归的人:如同被水冲走的桃梗,远离故土,流落他乡。
    • 失去自由意志、任人摆布的人:像木偶一样,完全听从他人的指令或受环境支配,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行动自由。
    • 处境艰难、前途未卜的人:面临困境,不知未来方向,如同漂流的木偶。

“木梗人”的字面义是木头做的人偶。其深层含义则源于《战国策》的经典寓言,深刻象征着漂泊无定、身不由己、缺乏自主、命运难测的状态。这个词汇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常用于文学或修辞中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木梗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木偶人,即用木头雕刻的人形物,常用于比喻缺乏自主意识或生命力的存在。拼音为mù gěng rén,注音为ㄇㄨˋ ㄍㄥˇ ㄖㄣˊ。

  2. 典故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正谏》中的故事:孟尝君欲西入秦国时,门客以“淄水上土偶人与木梗人对话”为喻,暗示木梗人(木偶)易被水流冲走,暗指依附他人者的脆弱性。

  3. 延伸含义
    在文学中常象征被动、无生命力的状态,例如郭沫若《屈原》中“土偶木梗”被用来批判缺乏德能的权贵。

  4. 相关词汇

    • 木梗:单独使用时,既可指木偶人,也可表示细短的木杆(如茅盾《子夜》中制火柴的木梗)。
    • 土耦人:与“木梗人”对举,指泥土塑成的人偶。
  5. 现代用法
    现多用于文学或修辞中,强调人或事物的刻板、僵化特质,例如:“他如木梗人般机械地执行指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说苑·正谏》原文或相关汉语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拔火罐半殖民地陂潢贲赉裨益拨浪齿少臭名昭着出牒村纣大才槃槃代语黕點大庆市甸侯迩遐讽玩雰围分义服剑辅赞恭带龟马郭泰碑铭邯郸记横请徽睇煎茶捡局燋饭皎阳似火九衢倨横刻度克骨口数粥葵心乐耽两视莲铜力场力啬緑内障绵絮驽乘盘基倾信戚孽儒冠闪射稍公声磁水雷绳妓师踪收虏顺时施宜擡帖铁壁铜山误我西泠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