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徒御。《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於丽譙之间,无徒驥於 錙坛 之宫……无以战胜人。”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徒驥,犹徒御也,谓行兵。”
“徒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解释
“徒骥”意为“犹徒御”,即指行军中的步兵(徒)与车马(御)。这里的“徒”指徒步士兵,“骥”本指良马,引申为车马装备,合起来代指军队的行兵布阵。
出处与古籍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篇,原文为:“无徒骥於锱坛之宫……无以战胜人。”。清代学者郭嵩焘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徒骥,犹徒御也,谓行兵。”,强调其与军事行动相关。
扩展释义
在清代朱青长的诗句“坛宫徒骥千旗合”中,“徒骥”被用作对军队阵仗的文学化描述,保留了行军、兵力的核心含义。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tú jì(ㄊㄨˊ ㄐㄧˋ),属于名词,多用于古籍或诗文引用场景。
总结来看,“徒骥”是古代对行军作战中步兵与车马组合的统称,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已不常用,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
徒骥(tú j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白白走了一段路程的良驹。比喻所托非人,或者好马无人骑。常用来形容人才被埋没、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
徒(彳冖)+ 骥(马九)
徒的部首是彳(辵),总笔画为3;骥的部首是马,总笔画为9。
《徒骥》一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篇中。成语的来历是通过比喻和描写寓意传达的,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徒騏(tú qí)
徒駿(tú jùn)
他虽然具备优秀的能力,但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个徒骥。
徒劳、徒步、骥立、骥子
才子、英豪、骏马
佳人、贤才、千里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