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常的意思、典常的详细解释
典常的解释
常道,常法。《易·繫辞下》:“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韩康伯 注:“能循其辞以度其义,原其初,以要其终,则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书·周官》:“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徵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郭沫若 《祭昆明四烈士》诗:“全民奋起,共树典常。魂其有灵,来格来饗!”
词语分解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专业解析
"典常"是由"典"与"常"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具有双重语义维度。从《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的释义来看,其核心内涵包含:
一、基本义项指代恒定的规范体系
- 典制纲常:特指维系社会运行的制度规范,如《周易·系辞下》所述"不可为典要"的延伸义,强调社会治理的根本准则
- 常行法度:汉代郑玄注《周礼》时提出的"典法,则所用之旧法"释义,突显其在礼法系统中的承续性特征
二、引申义项涵盖文化传承维度
- 典籍常规: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立典常而略旧制"的表述,体现对传统典籍价值的认定标准
- 经籍典范:参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的现代释义,特指具有示范价值的经典文本
在历时语言演变中,该词逐渐从具体制度指称转向抽象文化概念,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论述或历史研究领域,指代具有传承价值的制度体系或文化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典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常道、常法,即长期遵循的规范或法则。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典:指经典、法典,代表权威性准则;常:指恒久、常规,强调稳定性。组合后表示恒久不变的法则或规范。
2.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古代典籍:
- 《周易·繫辞下》:“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意为遵循常法,若无人执行,道义难以实现。
- 《书经·周官》:“其尔典常作之师”,强调以典常为准则治理国家。
- 唐代元稹曾用“不奉典常”批评横征暴敛的行为,指违背常规法度。
3.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 可指经典中的普世道理,如“经典常读明事理”(例句),或郭沫若诗句“共树典常”中象征社会共同遵循的准则。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常道、常规、定则。
- 反义词:权变、特例、乱序。
5.权威性说明
- 该词在《汉典》《周易》等文献中被明确释义,属高权威性词汇(参考、2、4)。现代使用中更偏向书面化表达,常见于文化、历史类文本。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查阅《周易》《书经》原文或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连扳本逼诘仓扁充位厝生倒许冬爱璠璵讽辞腹面抚字催科羔子关外絓组衮衮国营经济霟霘花纱悔改浑然无知呼语家丞健侠郊墅街店解蛰吉光片羽浄律金迷纸醉谨始虑终就地取材蠲税开金腊八粥牢子篱援陆机莼禄粟律文迈伦目空一切内廉恧步片霎请粟青眼相看铨试人心所向戎冠壖田十眉十生九死双鱼危迳显称贤级限役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