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駑闇 ”。
驽暗(nú àn)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驽”与“暗”二字组合而成,形容人资质愚钝、才能平庸且缺乏明见。以下是详细释义:
驽(nú)
本指劣马,行动迟缓。《说文解字》释为“最下马也”,引申比喻人才能低下、能力不足。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暗(àn)
原义为光线不足,引申指愚昧不明、见识浅薄。《玉篇》注:“暗,不明也。” 在形容人时,强调其缺乏洞察力或智慧。
复合义:
“驽暗”结合二者,指才智低下且愚昧不明,多用于形容人资质平庸、目光短浅,缺乏决断与远见。
例证:宋代苏轼《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云:“伏念臣衰朽无功,驽暗有素。”
古代典籍
近义词对比
“驽暗” 则兼具才能与见识的双重缺陷,贬义色彩更重。
《汉语大词典》(第12卷)
释“驽暗”为:“谓资质愚钝,不明事理。” 引《宋史》及苏轼文例证。
出版信息: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第387页。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驽”喻才能低劣,“暗”指昏昧,复合词形容“愚笨无能”。
出版信息:1998年版,第1124页。
《辞源》(修订本)
释“驽”为“能力低下的马”,引申指人庸劣;“暗”通“闇”,释为“愚昧”。
出版信息: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476页。
该词属文言雅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文本的语境。其核心含义仍保留于“庸碌无能”“目光短浅”等现代词汇中,但直接使用“驽暗”需结合特定文化背景。
“驽暗”是古汉语中对人资质与见识的双重否定词,需依托权威辞书及经典文献释义,避免脱离语境误用。
“驽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ú àn(注音:ㄋㄨˊ ㄢˋ),其核心含义为“驽钝愚昧”,形容人资质平庸、愚钝且缺乏才智。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拆分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自谦场景,例如形容自身能力不足时的谦辞,如“臣虽驽暗,愿竭微力”(需结合具体上下文使用)。
相关说明
部分词典(如、)标注“见‘驽暗’”,表明该词可能存在自我引用的简化释义,但核心定义仍以“驽钝愚昧”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相关词典工具。
犇散兵无常形藏摧昌诵谗谋撦裂趁热打铁弛懈澹沱兜头堆集如山耳菜二者必取其一讹异佛兰西伏虎负险脯掾祓斋行香挂牌蒿忧怀清怀塼欢动黄手晃耀假官剪书郊埸荆笄津渚继述开园客机淩辱论道论杀马留萌萌哒庙会民困木砻喷吼戚施鹊鉴上交不谄上心绳纹声援双脸税率松解竦垒梯队同心合力晩景宛气文字禅污惑梧鼠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