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丑的意思、大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丑的解释

(1).犹大耻。《墨子·亲士》:“三子之能达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国抑而大丑也。”《史记·晋世家》:“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2).大酋,魁帅。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序》:“卒入 蔡 ,得其大丑,以平 淮 右。” 宋 沉括 《扬州九曲池新亭记》:“军於其军,持其大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丑"是汉语戏曲术语中的专有名词,指传统戏剧中丑角行当的重要分支。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的《闲情偶寄》,特指在戏剧中扮演地位较高、性格狡诈且带有反面特征的角色,与诙谐滑稽的"小丑"形成艺术对比​。

从角色特征来看,大丑多着蟒袍、戴纱帽,通过夸张的面部妆容(如白色豆腐块脸谱)和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塑造人物,常见于《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等经典形象​。这类角色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念白功底,尤重韵白与京白的交替运用,以展现角色的双重性格特征。

在戏剧发展史中,大丑的艺术定位经历了三次重要演变:明代南戏时期初步形成行当雏形,清代京剧鼎盛期确立表演范式,当代戏曲改革中吸收话剧表演元素形成新流派​。这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戏剧"寓教于乐"的核心价值,通过艺术化的反面形象达到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需特别注意的是,"大丑"与日常用语中的"出丑"存在本质区别。后者属于行为描述词汇,而前者是具备完整美学体系的戏剧专业术语。现代研究中,中国戏曲学院2018年发布的《传统戏剧角色体系研究报告》强调,准确理解大丑的艺术内涵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大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大耻、重大耻辱
    指极大的羞耻或难以承受的耻辱。例如:

    • 《墨子·亲士》中提到:“三子之能达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国抑而大丑也。”
    • 《史记·晋世家》记载:“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2. 大酋、魁帅
    指首领、领袖或重要人物,常用于古代军事或政治语境。例如:

    • 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序》:“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 宋代沈括《扬州九曲池新亭记》:“军於其军,持其大丑。”

二、使用场景

三、权威来源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自《墨子》《史记》等古籍,以及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分析,可查阅相关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霸夫败水扳胸备酒浆鞭板裁示传馆祠宇大娘子大贫大兄达意鼎贵敦序阨巷疯疯癫癫海青碾护阖艰关尽在不言中赆助九典倔奇据守连边缭曲离经断句卖货梅月圆命禄敉平墨竹亭捺抉鸟媒捏饰牛倌千里之任铅桶硗秃亲表奇能青禾淇衞拳勇容居设弄畲田述録诵览随唱调嘴弄舌铁木涕泪托大汶阳田五时祥祉衔石鸟仙秩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