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敦叙 ”。《史记·夏本纪》:“敦序九族,众明高翼”。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次序九族而亲之”。今本《书·皋陶谟》作“惇敍”。谓使九族亲厚而有序。后谓亲睦和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臣羣寮以为在昔《虞书》敦敍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 唐 孙逖 《授濮阳郡王彻宗正卿制》:“敦叙之任,畴咨所难,宜受寄於本枝,更迁荣於列棘。” 清 张履 《<意苕山馆诗>序》:“性情者,内以敦叙彝伦,外以弥纶民物。”
敦序
释义:指敦睦亲族、整饬伦常秩序的行为或状态,强调以仁厚之心维护伦理关系与社会和谐。
伦理秩序的敦厚化
“敦”取“厚道、诚恳”之义,“序”指长幼尊卑之次第。“敦序”意为通过礼义教化使亲族关系和睦、社会等级井然有序。
来源:《尚书·尧典》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体现“敦序”思想对宗法制度的维系作用(《汉语大词典》)。
政治治理的延伸
古代典籍中,“敦序”亦用于描述统治者以德政教化百姓,如《周礼》强调“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通过礼制实现社会层级的和谐共处。
来源:郑玄注《周礼·地官司徒》(中华书局点校本)。
现代汉语中,“敦序”一词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研究古代礼制或宗法文化的学术语境,词义聚焦于家族伦理的和谐构建。例如:
“儒家通过‘敦序’实践,将血缘亲疏转化为社会稳定的纽带。”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敦序”承载中国传统“家国同构”理念,反映古代社会对伦理秩序与道德教化的双重重视,成为中华礼文化的重要表征。
参考资料:
“敦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敦序”指依照长幼、亲疏的次序互相亲厚,强调家族或社会成员之间遵循伦理秩序、和睦相处。该词也写作“敦叙”或“惇序”,属于同词异形。
历史文献记载
后世用例
该词多用于古文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通过“敦亲睦族”等成语理解其精神延续。
阿茶百甲鄙细差阑澄清尺幅楚龚从师大帮雕轮顶瓜都吏妒昧俄忽番用风驰电卷風襟扶竹归落还欵豪县河上鲎杓官人换变践土食毛教当角灯家生肖讦奸借命洁祀节正竞渡禁宫金鼓俊朗军期科臼课艺连地厘捐南疑暖寒披襟解带蒲捎谸芊啓机起民奇遇劬懃赏好山迳失晓售卖四元松磴瓦缝哇塞温差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