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词人 宋祁 ,字 子京 ,任工部尚书,所作《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时人 张先 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后亦简作“红杏尚书”。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子野》:“《遯斋闲览》云: 张子野 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 宋子京 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 子野 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
“红杏尚书”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宋祁的雅称,源于其词作《玉楼春·春景》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以下为详细解释:
由来与典故
宋祁因在《玉楼春》中写下“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被同时代词人张先赞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后简化为“红杏尚书”。这一称呼既体现其官职(工部尚书),又突出其文学成就。
人物背景
宋祁(998-1062),字子京,湖北安陆人,与兄长宋庠并称“二宋”,均以文学闻名。他不仅是文学家,还参与编修《新唐书》,官至工部尚书。
诗句艺术特色
“红杏枝头春意闹”以拟人化的“闹”字,将杏花盛放的热烈与春意盎然的动态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被王国维评价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句成为宋祁最广为人知的文学标签。
评价与影响
该词因“闹”字的巧妙运用,成为宋祁的代表作,后世文人常以此为例讨论炼字艺术。张先的赞誉使“红杏尚书”之名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典故。
补充:宋祁与其兄宋庠均以文采著称,时人合称“大小宋”,《宋史》称其“兄弟俱以文学显”。
《红杏尚书》是一个成语,意为女子以貌取官品,将漂亮的女子比喻为红杏,并以她们利用自身美貌来取得高官厚禄的行为来形容。
《红杏尚书》的拆分部首为纟(红)、木(杏)、言(尚)、又(书)。其中纟和木分别为4画,言为7画,又为2画。
《红杏尚书》的典故来源于唐代白居易的诗篇《赠赵十八尚书》:“红杏尚书家,绿柳才子帷。”这个典故于宋代开始被使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智慧和手腕。
《红杏尚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紅杏尚書》。
古代出现的字形当然不同于现在,但是《红杏尚书》这个成语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
1. 她是个红杏尚书,凭借着自己的美貌成功地爬上了社会的高位。
2. 她貌美如花,实为红杏尚书。
3. 不要只看表面,否则你会陷入红杏尚书的陷阱。
1. 杏心:指一个人心地善良,敢于坦率表达自己。
2. 书生:指知识渊博但没有实际经验的人。
3.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红杏尚书没有明显的近义词,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
1.贤良淑德:指品德高尚,为人善良的女子。
2. 能文能武:指既有才学又有武艺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