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探索。《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 鄃王 彻图南 人户散失,詔有司括索。”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匪寧澹括索以穷化原兮,畴炳晰乎先几。”
“括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
记载:“鄃王彻图南人户散失,诏有司括索。”
意为:鄃王彻图南的属民流散,朝廷下令相关官员搜寻、召回。
清代陈梦雷《抒哀赋》
例句:“匪宁澹括索以穷化原兮,畴炳晰乎先几。”
此处“括索”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究。
该词属于古汉语,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例如,提到“括索”被误用于现代造句(如“包括索马里”),实为拆分误解,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括索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kuò suǒ。它的意思是指用绳索、铁链等束缚住或固定住物体的手段。
括索这个词的部首是手,表示与手相关。它由7个笔画组成。
括索这个词最初的意义是指由绳或链等束缚起来的索。它一般用于军事、航海等领域,表示固定住或限制某物的行动。
在繁体字中,括索的写法为「括索」,与简体字写法基本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括索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都是由手和索两个字形组合而成。
他用一根括索将木箱牢牢地绑在了船上。
括管、括号、括弧、括忍、括斗、括步、吊括、束括等。
捆绑、束缚、绑扎、固定。
解开、释放、解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