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棘楚的意思、棘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棘楚的解释

荆棘。《吕氏春秋·应同》:“师之所处,必生棘楚。”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物固以类相召也,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以棘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棘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由“棘”和“楚”两个单字组合而成,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释义需结合两个单字的原始意义及合成后的引申义,具体如下:


一、本义解析

  1. 荆棘与刑杖

    “棘”指带刺的灌木丛(如荆棘),象征阻碍与伤害;“楚”本义为荆木(如“荆楚”),后引申为刑杖(如“夏楚”,古代教鞭)。合成词“棘楚”可指带刺的荆棘枝条或用作责罚的荆杖,常见于描述肉体痛苦或惩戒工具。

    来源:《汉语大词典》收录“棘”为“丛生的小枣树,泛指有刺的草木”,“楚”为“荆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自然物象与刑罚象征

    在《诗经》等典籍中,“棘”与“楚”常并列出现,如《诗·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楚”,二者均代指荒芜艰险之地。后“棘楚”逐渐固化,暗含艰难处境或肉体责罚之意。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对《诗经》草木意象的注解(中华书局,1999年)。


二、引申义与文学化表达

  1. 痛苦与磨难

    因荆棘刺人、荆杖责打,“棘楚”引申为身心遭受的苦痛或折磨。如明代《醒世恒言》载:“受尽千般棘楚,万种凄凉。”

    来源:袁宾《宋语言词典》对“楚”的引申义考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艰险之境

    在文言中,“棘楚”可喻指环境险恶或处境困顿。如清代笔记《啸亭杂录》描述边塞:“风沙棘楚,行者踟蹰。”

    来源:朱祖延《引用语大辞典》对古籍中复合词的用例分析(武汉出版社,2000年)。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棘楚”已非常用词汇,多见于文学创作或历史文本,用以渲染苦难氛围或复古语境。其核心语义仍围绕“荆棘之痛”与“责罚之苦”展开,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侧重。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文言遗存词的使用建议(商务印书馆,1980年)。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
  3. 袁宾,《宋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 朱祖延,《引用语大辞典》,武汉出版社,2000.
  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网络扩展解释

“棘楚”是一个由“棘”和“楚”组成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 棘:指酸枣树或带刺的草木,引申为“困难、阻碍”。
    • 楚:本义为牡荆(一种落叶灌木),后衍生出“痛苦”“清晰”等含义。
    • 组合义:字面指“荆棘”,即带刺的植物,如《吕氏春秋》中“师之所处,必生棘楚”。
  2. 古籍用例
    古代文献中,“棘楚”多描述军队驻扎后荆棘丛生的环境,如《春秋繁露》提到“军之所处以棘楚”,强调荒芜与艰难。


二、引申含义

  1. 象征困境
    因荆棘多刺且生长于荒芜之地,“棘楚”可比喻处境困苦、艰难,如“形容人处于痛苦不堪的境遇”。
  2. 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偶见于文学或姓名寓意,如“棘楚”作为名字时,隐含“坚韧”“清秀”等特质。

三、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吕氏春秋》《春秋繁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捱光八口吧女拔群出萃标手钱鐴耳比讽草木萧疏茶卤儿窗蟾创建打闷棍电化教具砥兵砺伍动植度过犯讳飞窜飞荡付方富民侯告奸钩头柜台合成花罗黄发儿齿剪春罗旧契镌错寇逼拉差腊剂雷驰炼盐六一先生迷关密札目痾判然不同抢嘴潜款窃伏琼岳趋参渠黎瑟踧生畜守财虏书评索然寡味缩身讨赏头头脑脑文责陷构小户宵夜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