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ents love can hardly be reciprocated by their children] 指亲恩之重,有如春晖,子女虽尽全力,亦不足以报效万一
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语本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綫,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暉!” 明 何景明 《过先人墓示彭天章》诗:“此身如寸草,何以答春暉。”
“寸草春晖”是一个源自唐诗的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该成语字面指小草难以报答春日阳光的恩惠。其中:
深层含义为子女竭尽全力也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强调父母恩情的深厚与无私。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句通过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场景,以“寸草”与“春晖”的对比,抒发对母爱的感怀。
通过这个成语,既能体会古典诗词的意境,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对亲情伦理的重视。
《寸草春晖》是一个成语,意为寸高的小草也能散发出春天的温暖阳光。它象征着微小的事物也有巨大的力量。
《寸草春晖》的拆分部首是宀(mian)和艸(cao)。
宀(mian)是一个汉字的部首,表示与屋宇有关的意思。
艸(cao)是一个汉字的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的意思。
《寸草春晖》总共有12个笔画。
《寸草春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寒食东风御柳回,驱车万乘兼轻肥。 过烟云、犹得见、一树撑船绿满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红绽不知情。”其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红绽不知情”形象地表达了寸高的小草也能散发出春天的温暖阳光的意境。
《寸草春暉》是《寸草春晖》的繁体字写法,意思完全相同。
在古代,寸草春晖的写法稍有不同,例如在战国时期,它写作「寸草生光」;而在明代,它写作「倌草春晖」。尽管写法有所变化,但含义依然相同。
他虽然身份微贱,但他的努力和奉献给了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寸草春晖。
寸土寸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草有春光、微物足以贵。
大树无疙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