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ents love can hardly be reciprocated by their children] 指親恩之重,有如春晖,子女雖盡全力,亦不足以報效萬一
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語本 唐 孟郊 《遊子吟》:“慈母手中綫,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明 何景明 《過先人墓示彭天章》詩:“此身如寸草,何以答春暉。”
“寸草春晖”是一個源自唐詩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和用法:
該成語字面指小草難以報答春日陽光的恩惠。其中:
深層含義為子女竭盡全力也難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強調父母恩情的深厚與無私。
出自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詩句通過母親為遊子縫衣的場景,以“寸草”與“春晖”的對比,抒發對母愛的感懷。
通過這個成語,既能體會古典詩詞的意境,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對親情倫理的重視。
《寸草春晖》是一個成語,意為寸高的小草也能散發出春天的溫暖陽光。它象征着微小的事物也有巨大的力量。
《寸草春晖》的拆分部首是宀(mian)和艸(cao)。
宀(mian)是一個漢字的部首,表示與屋宇有關的意思。
艸(cao)是一個漢字的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的意思。
《寸草春晖》總共有12個筆畫。
《寸草春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詩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寒食東風禦柳回,驅車萬乘兼輕肥。 過煙雲、猶得見、一樹撐船綠滿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紅綻不知情。”其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紅綻不知情”形象地表達了寸高的小草也能散發出春天的溫暖陽光的意境。
《寸草春暉》是《寸草春晖》的繁體字寫法,意思完全相同。
在古代,寸草春晖的寫法稍有不同,例如在戰國時期,它寫作「寸草生光」;而在明代,它寫作「倌草春晖」。盡管寫法有所變化,但含義依然相同。
他雖然身份微賤,但他的努力和奉獻給了組織帶來了巨大的寸草春晖。
寸土寸金、千裡之堤潰于蟻穴、一石激起千層浪。
小草有春光、微物足以貴。
大樹無疙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