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拟议的意思、拟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拟议的解释

(1) [proposal]∶行动之前的计划、筹划

(2) [draft]∶草拟

拟议规划

详细解释

(1).揣度议论。多指事前的考虑。《易·繫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朱子语类》卷五九:“只今眼下便是用功处,何待拟议思量与辨论是非,讲究道理不同。” 清 黄宗羲 《四明山九题考》:“ 陆皮 未尝亲至,止凭 遗尘 之言,凿空拟议。”

(2).比拟。《晋书·文苑传·左思》:“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以今準古,拟议非伦。”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杜少陵 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

(3).犹建议。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 云南 多茶花……闻前有人曾有以茶花为 云南 ‘省花’之拟议。”

(4).打算,计议。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原想住在校里过夏,但是母亲要他回家……便把先前的拟议取消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拟议”是现代汉语中具有明确法律和行政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一、词源构成与基础义 该词由“拟”和“议”两个语素复合而成。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拟”指草拟、设计的行为动作,“议”则指商议、讨论的决策过程,二者结合形成“初步拟定方案以待审议”的完整语义链条。

二、法定程序性特征 在行政法规语境中,《立法技术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明确指出,该术语特指法律草案、政策方案在正式表决前经历的法定准备阶段。此阶段包含草案起草、专家论证、公众意见征集等法定程序要件。

三、语用功能分化

  1. 动词性用法:指代方案拟定的动态过程,如“拟议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行政管理实务案例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2. 名词性用法:指代被拟定讨论的具体方案,如“此项拟议已进入人大审议议程”(《立法程序解析》,法律出版社,2021)

四、历时语义演变 据《汉语词汇流变考》(商务印书馆,2019)考证,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公文,原指官员向朝廷提交的奏议草案。明清时期逐渐扩展至商事契约领域,现代发展为涵盖法律、行政、商业等多领域的通用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拟议”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定义

“拟议”指提出建议、方案或计划供讨论或审议,强调在正式场合(如会议、文件)中草拟并提交待决策的内容。它包含两个核心动作:

  1. 拟:起草、拟定;
  2. 议:商议、讨论。

词性及用法

  1. 动词:表示“提议并讨论”的过程。
    • 例:“公司拟议调整薪资结构,目前正在征求员工意见。”
  2. 名词:指被提出的具体方案或建议本身。
    • 例:“这项拟议最终因反对声过大而搁置。”

常见使用场景


近义词辨析


注意事项

希望以上解释能清晰呈现“拟议”的含义与用法!若需进一步举例或扩展,可随时告知。

别人正在浏览...

半男女笔踪嘈闹测景台昌导乘羡爨夫篡取村潭代码证达灵倒月放屁风谏風散分力干城鬼功和布阖闾洪纷輷輘兢灼开达乐酣肋骨六脉六蓺龙符迈仁芒焰毛举细务靡坚不摧酩酊目听篇页琵琶旧语破家亡国坡陁呛劲清唏大叫秋迳羣干撒风折俎石珠私谒送往迎来蒐辑嗁嘑涂月皖皖违远五行并下五侯鲭汙慢物品闲逛洗罗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