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贷救的意思、贷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贷救的解释

赈济,救助。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又值饉荒,诸郡飢馁,公开仓廪以贷救其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贷救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罕用于现代汉语,其核心含义为宽恕罪责并给予救助,强调通过免除惩罚或提供物质支持使人脱离困境。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贷”指宽免、饶恕(如“严惩不贷”),“救”指援助、解除危难(如“救灾”)。二字结合后,特指对有过失或困境者既免除其责罚,又施以实际援助。

    例: 《后汉书·王龚传》载“流民贷救”,指官府宽恕流民逃亡之过并发放救济粮。

  2. 引申义

    在部分语境中可引申为通过借贷方式救济他人,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二、文献溯源与权威用例

  1. 古代典籍

    • 《后汉书·和帝纪》: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赐贫人廪贷救。”

      (朝廷下诏向受灾郡县发放粮种,并赐粮仓存粮以“贷救”贫民。)

      来源:《后汉书》原文(中华经典古籍库)

    • 《宋史·食货志》:

      “岁饥,贷救不及,民多流徙。”

      (灾年若未能及时“贷救”,百姓多流亡迁徙。)

  2.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贷救:宽免其罪而救济之。”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官网)

    • 《辞源》(修订本):

      “贷救:宽宥并救助。”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四、语义演变

该词消亡于近代汉语,主因有二:

  1. 社会制度变迁,官府主导的“宽免+救助”行为减少;
  2. 双音节词“救济”“赈贷”等更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贷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ài jiù,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二、用法与例句

  1. 经济救助:
    例如:“公开仓廪以贷救其命”(出自汉代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指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2. 组织或国家层面:
    现代语境中可延伸为金融机构、政府通过贷款或拨款帮助陷入危机的群体或地区恢复经济。

三、延伸说明

若有具体语境需求,可结合历史或现代案例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安止把都儿不打价儿不毛之地不恤部院侧睨柴头超大型趁热闹尺帛螭蟠辞说错动打包僧大烟鬼飞粟封境官健棺中悬镜海鹾荒耗徽真江神胶序假妆急慌慌计穷鸠雨掘柘词闿阐苛痒兰花老黄牛流亮炉龄迈往面汤名茶旗布星峙七倒八歪斜挈眷晴牕嬛好弃撇手货爽悟鼠胆顺羽四六骈俪讼声叹异腾蛟起凤投间抵隙猥地文昌台五门四关厢五峤相逢恨晚纤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