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脣舌的意思、脣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脣舌的解释

1.犹口舌。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汉武帝 乳母尝於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 东方朔 , 朔 曰:‘此非脣舌所争。’”《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番话,姑娘在屋里听了个逼清,算省了 安老爷 的脣舌了。”

2.指毁谤、挑拨的言词。《汉书·陈汤传》:“虽復破絶筋骨,暴露形骸,犹復制於脣舌,为嫉妒之臣所係虏耳。”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遭脣舌之纷罗,独陵晨而孤雊。” 五代 齐己 《行路难》诗之一:“未似是非脣舌危,闇中潜毁平人骨。”

3.比喻口才或议论。《汉书·楼护传》:“ 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议论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 谷永 俱为五侯上客, 长安 号曰‘ 谷子云 笔札, 楼君卿 脣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脣舌”是“唇舌”的异体写法,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

一、生理器官的本义 指人体的嘴唇与舌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口腔的组成部分,用于发声与咀嚼”。例如《黄帝内经·灵枢》载:“唇舌者,音声之扇也”,强调其发声功能。

二、语言表达的引申义

  1. 代指言辞辩论

    如《朱子语类》卷十三:“若不用些子唇舌,如何得他心服”,此处比喻说服他人的言语过程。

  2. 象征沟通成本

    熟语“费尽唇舌”形容耗费大量口舌,见于清代小说《镜花缘》第十一回:“九公何苦费此唇舌”。

该词在语言学研究中被归类为“身体隐喻”,学者王力《汉语史稿》指出,汉语常以器官名称引申为抽象行为,此类现象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脣舌”是“唇舌”的异体字写法,现代汉语中通用“唇舌”。该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主要含义:

  1. 指劝说、争辩的言语
    本义指口舌的生理功能,引申为交涉或辩论时的言辞。如《世说新语》记载东方朔说汉武帝乳母之事“非脣舌所争”,说明此事无法通过言语说服解决。

  2. 指诽谤或挑拨的言辞
    带有负面色彩,表示流言或恶意言论。《汉书·陈汤传》用“制於脣舌”描述陈汤因谗言被构陷,唐代韩愈诗中“遭脣舌之纷罗”也暗指受流言困扰。

  3. 比喻口才或议论能力
    《汉书·楼护传》以“楼君卿脣舌”赞誉楼护善辩,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脣舌”与文采并列,突显其指代辩才的文学化表达。


使用特点

可通过查看《世说新语》《汉书》等经典用例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帮带不忿采茶戏长安米贵缠头客朝婚宸宇车辖叱犊传笺船脚出拔单文孤证达闻低狭独行其道飞云履讽论风世汾葵各种狗走滚石海産颢穹合乐图灰不喇唧忽睨江回截途金茎露金屋贮娇可新恪遵蜡焰谅宥毛心木蠧内寄生盘膝屏匿贫弱前记跷跷板嶔奇任免容制山脚善门沈累折辕事对诗记失悦溲面逃虚替陵文邪哓呼胁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