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脣舌的意思、脣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脣舌的解释

1.犹口舌。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汉武帝 乳母尝於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 东方朔 , 朔 曰:‘此非脣舌所争。’”《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番话,姑娘在屋里听了个逼清,算省了 安老爷 的脣舌了。”

2.指毁谤、挑拨的言词。《汉书·陈汤传》:“虽復破絶筋骨,暴露形骸,犹復制於脣舌,为嫉妒之臣所係虏耳。”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遭脣舌之纷罗,独陵晨而孤雊。” 五代 齐己 《行路难》诗之一:“未似是非脣舌危,闇中潜毁平人骨。”

3.比喻口才或议论。《汉书·楼护传》:“ 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议论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 谷永 俱为五侯上客, 长安 号曰‘ 谷子云 笔札, 楼君卿 脣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脣舌”是“唇舌”的异体字写法,现代汉语中通用“唇舌”。该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主要含义:

  1. 指劝说、争辩的言语
    本义指口舌的生理功能,引申为交涉或辩论时的言辞。如《世说新语》记载东方朔说汉武帝乳母之事“非脣舌所争”,说明此事无法通过言语说服解决。

  2. 指诽谤或挑拨的言辞
    带有负面色彩,表示流言或恶意言论。《汉书·陈汤传》用“制於脣舌”描述陈汤因谗言被构陷,唐代韩愈诗中“遭脣舌之纷罗”也暗指受流言困扰。

  3. 比喻口才或议论能力
    《汉书·楼护传》以“楼君卿脣舌”赞誉楼护善辩,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脣舌”与文采并列,突显其指代辩才的文学化表达。


使用特点

可通过查看《世说新语》《汉书》等经典用例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脣舌(chún sh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口舌、争吵。根据其拆分部首和笔画,可以把它分为“口”和“舌”两个部分,分别有3画和6画。脣舌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它的繁体字形状为“唇舌”。在古时候,这个汉字是用象形字来表示,“唇”代表嘴唇的形状,“舌”则代表舌头的形状。一个常见的例句是:“他们之间经常发生脣舌争吵。”脣舌这个词可以参与组词,例如“脣邊微笑”表示唇角上扬微笑;近义词有“口角”、“口舌之争”,反义词可以是“和谐相处”、“友好交流”等。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霸官白俄罗斯保税区伯明翰大学钵咤不知高低称算淳制道扰倒心东鞮斗碗法螺凡侣番社复用隔辙雨公私两济怪变顾返裹掖花花碌碌黄阪蕙风晖光日新夹间坚额健舌尖生生监斩谏纸家园借以接踵而来荆玉进蹑匡纠宽银幕电影类型两般零笼丽人天流貤律例馆蔓蔓日茂命屦凄冻柔茹寡断馓枝社稷生民税绢岁寒松柏韬涵题免头高屯落土特产芜词下笔如神显大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