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荆玉的意思、荆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荆玉的解释

(1). 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晋 卢谌 《览古》诗:“连城既伪往, 荆 玉亦真还。”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群当一空。”

(2).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 《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 荆 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 荆 玉收难尽, 齐 竽喜暂閒。”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荆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本义:荆山之玉(即和氏璧)

  1. 历史典故
    源于《韩非子·和氏》记载的“和氏璧”故事。楚国卞和于荆山发现璞玉,历经波折后被雕琢成传世珍宝“和氏璧”,象征无价之宝。
    例如晋代卢谌诗句:“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

  2. 文学意象
    常被用于诗词中比喻珍贵之物或高洁品质,如明代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中“荆玉已三献,冀群当一空”。


二、引申义:喻美质贤才

  1. 象征意义
    以玉的温润、坚韧比喻人的品德与才能,如唐代权德舆诗句“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閒”,暗指贤才难得。
    晋代孙绰赞文“质与荆玉参贞”也借此赞美人物品质。

  2. 文化内涵
    结合“荆”字本义(荆棘丛生,象征艰难)与“玉”的珍贵,暗含“历经磨砺终成美质”的深层寓意。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典故细节,可参考《韩非子》或历代诗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荆玉》的意思

《荆玉》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相同环境下,有人变得聪明而杰出,有人则变得鲁钝愚笨。

拆分部首和笔画

《荆玉》由两个部首组成:

荆的笔画数为9,玉的笔画数为5。

来源

这个成语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篡乱之中,圣人让智者於外,自图於内。若夫荆玉之郊,非素不墀也。”意即在乱世之中,圣贤智者被贬谪到荆州之外,而智慧之玉则留在国内。从此开始,这个成语代表了相似环境下人才的不同命运。

繁体

《荆玉》的繁体写法为「荊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荆玉」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区别。

例句

他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却发展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真是荆玉之别。

组词

1. 荆棘:指溪涧或山林中所生的带刺的灌木植物。 2. 玉石:指玉质优美的石头,象征高贵和珍贵。

近义词

1. 荆棘与玉:指在相同环境下,有人变得聪明而杰出,有人则变得鲁钝愚笨。 2. 黔驴技穷:指某人的能力或智慧耗尽,无法再继续前进。

反义词

1. 草木皆兵:指在险恶的环境中,人们容易产生杂乱无章的想法和行动,缺乏清晰的判断力。 2. 春风得意:形容一个人在顺境中表现出的自豪和得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