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荆玉的意思、荆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荆玉的解释

(1). 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晋 卢谌 《览古》诗:“连城既伪往, 荆 玉亦真还。”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群当一空。”

(2).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 《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 荆 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 荆 玉收难尽, 齐 竽喜暂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荆玉,汉语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荆玉”原指荆山所产之玉,特指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的璞玉。后经雕琢成和氏璧,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玉器。《辞源》补充说明,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属古代楚国领地,故以产地命名玉石。

二、历史典故 该词典义项延伸自《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讲述卞和三次献玉,终使荆玉显世的过程。此典故确立“荆玉”作为稀世珍宝的象征意义。

三、文学引用 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荆玉”多用作比喻:

  1. 曹植《与杨德祖书》以“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喻才学之士
  2. 李白《古风》诗句“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化用该典故

四、文化象征 《中国玉器通史》指出,荆玉因和氏璧典故,在传统文化中形成三重意象:象征忠贞品格(卞和献玉)、代表治国信物(秦汉传国玺)、隐喻怀才不遇(初未被识)。这种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汉语中兼具物质与精神价值的特殊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荆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本义:荆山之玉(即和氏璧)

  1. 历史典故
    源于《韩非子·和氏》记载的“和氏璧”故事。楚国卞和于荆山发现璞玉,历经波折后被雕琢成传世珍宝“和氏璧”,象征无价之宝。
    例如晋代卢谌诗句:“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

  2. 文学意象
    常被用于诗词中比喻珍贵之物或高洁品质,如明代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中“荆玉已三献,冀群当一空”。


二、引申义:喻美质贤才

  1. 象征意义
    以玉的温润、坚韧比喻人的品德与才能,如唐代权德舆诗句“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閒”,暗指贤才难得。
    晋代孙绰赞文“质与荆玉参贞”也借此赞美人物品质。

  2. 文化内涵
    结合“荆”字本义(荆棘丛生,象征艰难)与“玉”的珍贵,暗含“历经磨砺终成美质”的深层寓意。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典故细节,可参考《韩非子》或历代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门逐户敖荡宝持备而不用悲哭不仪苍鹰长游禅龛承睫出热翠旃颠不辣抵掷队舞额定告诫公同乖易关纽海老合响宏义后手不接黄雾家雁孑杰结揽禁不起景止磕头烧香来迟灵灯六食买俵觅觅墨场年次懦退平绿前挽后推巧思欺君误国弃礼青规青骡事穷已如鲠在喉三珠树骚场释网醰粹天大地大挑战者退挠翫阅尾声先嗣小屈系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