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秫的意思、稻秫的详细解释
稻秫的解释
稻及稷之黏者。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玄酒明水之上,越席疏布之侧,必取先於稻秫麯糵之勤,必取著於纷纯纹绣之饰。” 宋 王炎 《丰年谣》:“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词语分解
- 稻的解释 稻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称“大米”)。稻糠。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 秫的解释 秫 ú 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秫秸。秫米(高粱米)。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稻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稻和稷的黏性品种,即黏性稻米与黏性小米(粟)的合称。其中:
- 稻:通常指水稻,但此处特指黏性稻(如糯米);
- 秫:原指黏性谷物,多指黏性粟(黄米),如《说文解字》中“秫,稷之黏者”。
二、文学引证
该词多见于古诗文,例如:
- 唐代杜甫《有事于南郊赋》提到“稻秫麯糵之勤”,暗指酿酒原料的种植辛劳;
- 宋代王炎《丰年谣》中“西郊稻秫肥”,描绘丰收景象。
三、词义辨析
需注意“秫”单独使用时多指黏粟,但“稻秫”连用则包含两类黏性谷物,可能因古代地域差异存在具体指代区别。现代汉语中此词已不常用,多见于文献研究或特定方言。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稻秫一词的意思:
稻秫(dào jù),指的是稻谷的秸秆。稻谷是指稻子的籽粒,而秸秆则是指稻子的茎和叶。在农田收割后,稻子被割下来,而秸秆则剩下来,称为稻秫。
拆分部首和笔画:
稻秫的拆分部首是⺲和禾,其中⺲是指的肉字头,禾是指的禾谷。稻秫一词的笔画数一共有9画。
来源和繁体:
稻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形制演变过程中。在繁体字中,稻秫可以被写作稻護。稻谷的义项由禾和辱组合而成,而秸秆的义项由禾和護组合而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稻秫一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句:
1. 农民们在秋天收割后,留下了许多稻秫。
组词:
无法组成其他词语。
近义词:
稻草、稻杆
反义词:
稻谷、稻子
希望这些简洁的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巴人奔逸边声波特步师侧脚里春明觕率打茶围电介质幡然風灣浮伪府院构衅汉室黑紫横箫火乌壶天日月家活践蹅监乡交部矫励救释极宴剀易空谷白驹刳剒凌夺灵风龙头拐杖楼阙闾市慢物杪末縻漫没地目瞪口结弄鬼辔策奇礓石青夜热带风暴肉眼凡夫砂泉生孰水坝水银粉俗谚口碑叹仰调脣弄舌吞声外向型顽墨丸泥乌轮小心系狗当系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