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稻秫的意思、稻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稻秫的解释

稻及稷之黏者。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玄酒明水之上,越席疏布之侧,必取先於稻秫麯糵之勤,必取著於纷纯纹绣之饰。” 宋 王炎 《丰年谣》:“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稻秫(dào shú)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传统农学及文献考据进行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指水稻(Oryza sativa L.),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尤指其籽实。《说文解字》载:“稻,稌也”,即糯性谷物。

  2. 本义为黏性谷物,特指黏粟(糯小米)。《说文解字》释:“秫,稷之黏者”,后扩展指高粱等作物。


二、历史文献中的“稻秫”

  1. 泛指黏性谷物

    古代农书将具黏性的稻、粟统称“稻秫”。如《齐民要术》提及“稻秫”栽培技术,实指糯稻与黏粟两类作物。

  2. 作物分类演变

    宋以前文献中,“稻秫”与“粳稻”(非黏性稻)对举,如《王祯农书》载:“稻有粳秫之别,秫者糯稻”。明清后,“秫”渐专指高粱,“稻秫”一词式微。


三、现代释义

稻秫为古代对糯性粮食作物的统称,涵盖糯稻(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与黏粟(Setaria italica var. glutinosa),反映传统农业对谷物黏性特征的分类逻辑。该词现已罕用,被更精确的“糯稻”“糯小米”等取代。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稻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稻和稷的黏性品种,即黏性稻米与黏性小米(粟)的合称。其中:

二、文学引证

该词多见于古诗文,例如:

  1. 唐代杜甫《有事于南郊赋》提到“稻秫麯糵之勤”,暗指酿酒原料的种植辛劳;
  2. 宋代王炎《丰年谣》中“西郊稻秫肥”,描绘丰收景象。

三、词义辨析

需注意“秫”单独使用时多指黏粟,但“稻秫”连用则包含两类黏性谷物,可能因古代地域差异存在具体指代区别。现代汉语中此词已不常用,多见于文献研究或特定方言。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安民安身八宝箱百鬼众魅把家比隆舂相传卖搓手顿脚猝死淡浄跌脚槌胸恩施饿殍载道负柩高屐告竣光灵豪厘豪言红墙讲若画一警严巾帔锦筵汲冢书掘地寻天慨切餽饷连堤连阴雨流涟六韵诗砻糠龙枕鸭灯闹香琴断朱弦青衣行酒曲盝如山压卵三坟五典三适省家声泪视文瞬息万状私车四倒司户肆侮岁在龙蛇推陷望夜伍符无懈可击乡客仙卿小起霞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