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衺慝的意思、衺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衺慝的解释

奸恶。 宋 曾巩 《御史知杂制》:“夫振举纪纲以阐明法度,纠绳衺慝以肃正臣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衺慝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衺”和“慝”两个古语字构成,具体释义如下:

1. 单字解析:

2. 复合词释义: “衺慝”合用表示“奸邪不正之事”,特指隐蔽的恶行或心怀叵测之人。例如《尚书·周书》载“无即慆淫,无即衺慝”,即告诫不可沉溺于放纵与邪恶。

3. 文献用例: 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衺慝”被用于批判乱政者:“君无违德,民无衺慝”,强调统治者德行与民众风气的关系。

4. 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或史学领域,形容隐秘的恶性事件,如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以“衺慝萌生”比喻社会腐败的滋生。

网络扩展解释

“衺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tè,其核心含义为奸恶,多用于形容人或行为的不正与邪恶。

详细解释:

  1. 结构分析

    • 衺:同“邪”,本义为不正当、邪恶,如《说文解字》中释为“衺,恶也”。
    • 慝:指邪恶、恶念,如《诗经》中“无俾作慝”即“不让其作恶”。两字组合后,词义叠加,强调奸诈、阴险的恶行。
  2.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或严肃的书面语中,常描述政治阴谋、道德败坏的行为或人物。例如:“衺慝之徒,不可近之。”(奸恶之人不可亲近)。

  3. 现代使用特点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学术研究、古籍解读或特定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更深入的例句或历史出处,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或参考《左传》《汉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崩背波势藏诸名山残刻抽空诞辞點閘嘀咕顶子堆墨锋颖佛会感跃宫庙关津榖皮纸寒光回薄回祝虎落平川郊籍竞竞金牋奏曲菊月考成揆门相练择缭戾令仪楼犁鹿甒命舃内试内传嫋嫋婷婷判折平漫平心持正清水衙门人情世故三七开扇骨摄讋食欲寿命肆志松牀送佥讼师搜肠刮肚岁竟恬惰贴标签铁网珊瑚伟业蚊蟆五才相訾校定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