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厘缨的意思、白冠厘缨的详细解释
白冠厘缨的解释
用兽尾作缨的白帽。古代大夫触犯五刑,则戴之,表示自己有罪。《孔子家语·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闕而自请罪。”亦作“ 白冠氂缨 ”。 汉 贾谊 《新书·阶级》:“故其在大谴大訶之域者,闻谴訶,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其罪矣,上弗使执缚係引而行也。”
词语分解
- 白冠的解释 白色帽子。丧服。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孙叔敖 为 楚 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后来弔。”
- 缨的解释 缨 (纓) ī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 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 带子,绳子:长缨。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白冠厘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特定词组,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特殊的服饰,尤其与丧礼或直谏的场合相关。其含义需要拆解并结合文献来理解:
-
本义指白色丧冠与系冠的丝带:
- 白冠: 指白色的帽子。在古代中国,白色常与丧事相关联,是丧服的颜色之一。因此,“白冠”特指居丧时所戴的白色帽子(丧冠)。
- 厘缨: “厘”在此处通“缡”或“纚”,指系冠的丝带。“缨”也指系冠的带子。所以“厘缨”合指用来固定冠冕的丝质带子。
- 因此,“白冠厘缨”的字面意思是指白色的丧冠及其用来系结的丝带,是整套丧冠的组成部分。
-
典出与特定情境(直谏):
- 这个词组最著名的出处与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晏子)有关。据《春秋左传》等文献记载(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当齐庄公因行为不端被权臣崔杼所杀时,晏婴作为臣子,既不愿为昏君殉死(认为庄公非为社稷而死),也不愿逃亡(认为自己无罪),更不愿依附弑君者。
- 在这种极端情境下,晏婴选择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他头戴白冠(丧冠),身披丧服,来到崔杼家门外,枕在庄公尸体的大腿上痛哭,完成臣子的礼节后离开。这里的“白冠厘缨”就是他表达哀悼和抗议时所穿戴的丧冠及其饰物。
- 因此,“白冠厘缨”超越了单纯的丧服含义,成为忠臣在君主横死、国难当头时,以最庄重、最悲痛的礼仪表达哀思、彰显立场、甚至隐含抗议的象征性举动。它体现了臣子在极端困境下坚守礼法与气节的行为。
-
引申义与文化象征:
- 基于晏婴的故事,“白冠厘缨”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
- 哀悼与抗议的结合: 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弑君或暴行的无声抗议。
- 气节与勇气的体现: 在强权或危难面前,不屈服、不逃避,以符合礼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 直谏的象征: 虽然晏婴当时没有直接言辞激烈的进谏,但这种穿戴丧服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强烈的、非语言的谏诤形式,警示当权者行为的严重后果。后世有时也以“白冠厘缨”来比喻或形容大臣不畏强权、敢于直谏的行为。
“白冠厘缨”本指白色的丧冠及其系带,是古代丧服的一部分。其最核心的文化含义源于晏婴在齐庄公被杀后的行为,特指忠臣在君主非正常死亡或国家危难之际,穿戴全套丧服(以白冠厘缨为代表)表达深切哀悼、彰显自身气节、并隐含对暴行或失道抗议的庄重行为。它超越了服饰本身,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忠贞、气节和敢于直谏(或非语言抗争)精神的一个象征符号。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厘缨”有明确解释:“结冠的丝带”。该词典是汉语词汇释义的权威工具书。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记载了晏婴在崔杼弑君后的行为:“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枕尸股而哭…趋出,释甲执冰而踞…”,虽未直接写“白冠厘缨”,但后世注疏(如杜预注、孔颖达疏)及《礼记》相关记载均指向其着丧服(包括丧冠)的行为是其表达的核心。
- 《礼记·玉藻》(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记载了古代冠服制度,提到“大夫白冠厘缨”,为“白冠厘缨”的具体形制提供了礼制依据。
- 《辞源》(商务印书馆): 在相关条目(如“晏婴”、“崔杼”)或典故释义中会涉及“白冠厘缨”的出处和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白冠厘缨”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基本释义
指古代大夫触犯五刑时佩戴的白色帽子,用兽尾作为帽缨,象征自我请罪。这一行为源自《孔子家语·五刑》的记载:当官员犯罪时,需戴白冠、盘水加剑,前往宫阙自首。
2.出处与历史背景
- 原始出处:最早见于《孔子家语·五刑》,描述官员犯罪后的请罪仪式。
- 其他文献:汉代贾谊《新书·阶级》中也有类似记载,称“白冠氂缨”,表明这一仪式的延续性。
3.词语结构分析
- 白:象征纯洁,暗示罪责需以清白态度面对。
- 冠:代表身份与地位,此处指官员的礼帽。
- 厘缨:“厘”通“氂”(兽尾),“缨”为帽带,合指用兽尾装饰的帽缨。
4.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该成语可引申为对言行端正、勇于担责的赞美,或批评虚伪做作之人。但需注意,其本义更侧重于古代礼制中的请罪仪式。
5.相关扩展
- 仪式细节:除戴白冠外,还需“盘水加剑”,寓意执法公平(水象征平)与自裁谢罪(剑象征裁决)。
- 变体形式:汉代文献中亦作“白冠氂缨”,两者含义一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原文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孔子家语》及贾谊《新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津惫驽布景愁阴春半璀采雕蓬低回杜机二一添作五法宝发愤飞吟亭甫尔光覆画鱼护脱假命建德国角巾私第嬾嬾泪人里士咙喉沦滞虑私梅花村密信木骨蹑击呕凤讴颂鹏翼铺面房前途无量侵刻囚桎人月圆日用容成荣进荣业上陈升高省牲市道死産駷跃摊底贴身投晓橐泉秃翁土正倭娘陿隘綫抽傀儡宪牍翔鸟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