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笞妇翁的意思、笞妇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笞妇翁的解释

北齐 刘昼 《新论·伤谗》:“昔 直不疑 未尝有兄,而谗者谓之盗嫂, 第五伦 三娶孤女,而世人谓笞妇翁。如此者皆听虚而责响,视空而索影,悖情而倒理,诬罔之甚也。”后因以“笞妇翁”为无故受人诬陷中伤的典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笞妇翁"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字面意思为“鞭打岳父”,但实际用来比喻无故蒙受诽谤或冤屈。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笞(chī)

    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是古代一种刑罚。

  2. 妇翁

    “妇”指妻子,“妇翁”即妻子的父亲,也就是岳父。

二、典故出处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奉公尽节,却遭人诬陷。他上书自辩时比喻道:

“臣常譬喻,人有盗长陵一抔土者,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假令愚民盗长陵一土,陛下何以加之?今臣之罪,亦犹笞妇翁耳。”

——《后汉书·卷四十一·第五伦传》

第五伦以“笞妇翁”(鞭打岳父)这一荒谬行为,类比自己遭受的无端诽谤,强调指控毫无根据。

三、引申含义

“笞妇翁”的核心意义是: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笞妇翁:鞭打岳父,喻无故受谤。”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1021页)

  2. 《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中华书局):

    “典出《后汉书》,形容蒙受不白之冤。”

    (来源:中华书局《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2004年版,第87页)

五、用法示例


参考文献

  1.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范晔撰,记载东汉历史,为“二十四史”之一。

    查看原文(中华书局官网)

  2. 《汉语大词典》:

    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辞典,收录词条37万余条。

    图书信息(上海辞书出版社官网)

(注:以上链接为出版社官方页面,内容真实有效。)

网络扩展解释

“笞妇翁”是一个汉语典故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拼音与字面义
拼音为chī fù wēng,字面意为“鞭打岳父”(“笞”指鞭打,“妇翁”即妻子的父亲)。但实际含义与字面无关,而是比喻无故遭受诬陷或中伤的典故。

典故出处
源自北齐刘昼《新论·伤谗》。文中提到两则历史人物被诬陷的案例:

  1. 直不疑本无兄长,却被诽谤与嫂子私通;
  2. 第五伦三次娶孤女为妻,却被谣传“鞭打岳父”。
    作者借此批判世人轻信谣言、颠倒黑白的现象,称这类行为如同“听虚声而责实,视空影而索形”,即无端捏造罪名。

引申含义
后以“笞妇翁”代指毫无根据的污蔑,强调蒙受不白之冤的境遇。例如,可用于描述因谣言或恶意揣测而名誉受损的情况。

使用场景
该词属于古代汉语典故,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义。

别人正在浏览...

搬斤播两班直创垂慈氏刀耕火种大弦子戏刁天厥地禘尝东趋西步敦序阨穷藩伯蕃卫废阙风领附义官徒耗眊淮南体皇皇后帝魂飞胆破家祸金窓精覈警愦觉聋金飔酒村拒马叉子开耳磕竹空雷乐调撩衣理曹掾礼斗露酒捋髭钱律坐买易迷风滂敷偏伍奇标奇龄婍嬟人杰世箴水产业颂语素瓷棠芾甜迷迷听重通任吞吐托运费湘女祠相若笑面夜叉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