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涉道的意思、涉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涉道的解释

登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上以王触寒涉道,使中謁者赐乘舆貂裘。”《三国志·蜀志·李恢传》:“后贡 恢 于州,涉道未至,闻 先主 自 葭萌 还攻 刘璋 。”《百喻经·得金鼠狼喻》:“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置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涉道”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 本义:踏上道路;行走在路上。

    • 这是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涉”指进入、经历,“道”指道路。组合起来表示开始行走或旅行。
    • 示例参考: 古文中常有类似“涉江”、“涉水”的用法,“涉道”与之结构相似,指行走于陆路。参见《楚辞·九章·涉江》中“涉江”的用法(虽非“涉道”直接出处,但可类比构词法)。
  2. 引申义:经历世事;接触、实践某种道理或学说。

    • 由具体的“行路”引申为抽象的“经历人生”或“接触、学习、实践某种思想、学问(道)”。
    • 示例参考:
      • 东汉·王充《论衡·量知》:“夫儒生之所以过文吏者,学问日多,简练其性,雕琢其材也。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材尽德成,其比於文吏亦彫琢者,程量多矣。……文吏涉道,浅未能深。” 此处“涉道”指文吏接触、实践(儒家)学问的程度较浅。参见《论衡·量知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遂笃志精锐,布衣荷担,不远千里。……(荣)谓鸿曰:‘……今子幸得游精义,筌蹄六经,涉道未深,而辄欲去,不亦难乎?’” 此处“涉道未深”指丁鸿学习、领悟儒家经典(道)还不够深入。参见《后汉书·丁鸿传》。
  3. 特指:涉及、谈论道家(道教)的思想或修行。

    • 当语境与道家或道教相关时,“涉道”可特指接触、谈论或修行道家(道教)的教义、方术等。
    • 示例参考: 晋·葛洪《神仙传·张道陵》:“陵谓诸弟子曰:‘……吾所假行,涉道尚浅。’” 此处张道陵自称修行(道教)之道尚浅。参见葛洪《神仙传·张道陵》(古籍记载,具体版本需查证)。后世道教文献中亦可见类似用法。

“涉道”的核心含义是“进入/经历道路”,既可指具体的行路,更常用于抽象的经历世事、接触学习或实践某种思想学说(尤其是儒家或道家思想)。其具体所指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场景主要限于对古籍的解读或特定文化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涉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分:

一、涉及道德修养的用法(现代常用义) 根据解释:

  1. 基本含义:指涉及道德规范、个人修养及社会礼仪的行为准则
  2. 详细解析:
    • 强调人在行为举止中应遵循道德要求
    • 包含对自我修养的注重及对他人的尊重
  3. 使用场景:
    • 评价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如:"他的言行已涉道,需注意修养"
    • 批评不当行为时使用,如:"此举严重涉道,应引以为戒"
  4. 记忆技巧:可联想"涉水过河需谨慎",喻指在道德领域需谨言慎行

二、古汉语中的特殊含义(登程/启程) 根据、、等古籍引证:

  1. 字面释义:指开始行程或跋涉路途
  2. 文献用例:
    • 《东观汉记》:"触寒涉道"(冒着寒冷启程)
    • 《百喻经》:"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行路中途遇到河流)
  3. 现代延伸:可引申为人生旅程的比喻,如:"涉道半生方知世事艰辛"

辨析要点:

别人正在浏览...

并盐仓场澈夜殂没错落高下胆守厎绩犊鼻騧二遍苦发家致富发微骨腾肉飞龁齧和气子秽行瓠丘渐冉饯行锦机记事珠酒酲刊裁抠抠缩缩扩印冷峭麻蛋锚纲贸换马蚿腼顔事仇末路穷途盘虬拳揖日者沙塲上乘山梨山瓢赡遗诗伯蝨症送旧迎新腾声阗道天星跳丸日月听房退北腿脚橐奸图书室晚渡枉诉蓊翳毋庸置疑详理仙姑相形详择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