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狴的意思、同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狴的解释

谓同囚一狱。《孔子家语·始诛》:“ 孔子 为 鲁 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王肃 注:“狴,狱牢也。” 唐 杨炯 《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奸雄独立,初明两观之诛;正教未行,仍赦同狴之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狴”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常用词汇差异较大,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根据其构词法和相关字义,可作如下解释:

一、 基本释义 “同狴”由“同”和“狴”两个字组合而成。

综合释义: “同狴”意指一同被关押在监狱里,或共同处于牢狱之中。它强调的是因某种原因(如共同犯罪、牵连等)而被共同囚禁的状态。

二、 词源与用法

三、 相关参考

  1.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对“狴”字的释义明确指出其借指牢狱的用法,并引用了相关文献例证。这是解释“狴”字狱含义的最权威字典依据。
  2. 《辞源》(第三版): 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辞源》详细收录了“狴”字及其组成的复词(如狴犴、狴牢),解释了其与监狱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词义演变,为理解“同狴”提供了词源学支撑。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虽然《说文》本身对“狴”的解释可能侧重其本义(兽名),但段玉裁的注释常会涉及字义的引申和实际应用,是研究古文字义流变的重要参考,间接佐证“狴”引申指狱的合理性。 (需查阅相关章节)
  4. 古代司法制度研究文献: 研究中国法制史、监狱史的学术著作或论文,常会探讨“狴犴”图腾与古代监狱建筑、司法象征的关系,为“狴”代指监狱提供历史文化背景。例如,探讨衙门或监狱装饰中狴犴形象作用的学术论述。 (需检索具体主题)

“同狴”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意指共同被囚禁于监狱之中。其核心含义建立在“狴”字借指“监狱”的基础上,反映了古代文化中狴犴神兽与司法牢狱的紧密联系。该词在现代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或特定研究领域。理解它需要结合“狴”的特殊文化含义和古代司法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同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óng bì,其核心含义为“同囚一狱”,即共同被关押在同一监狱中。

具体解析:

  1. 字义构成

    • 狴(bì):指代监狱。据《孔子家语》王肃注,“狴”即“狱牢”,源自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狴犴”(形似虎,象征威严,古代常将其形象绘于狱门)。
    • 同:表示共同、一起。
  2. 文献用例

    • 《孔子家语·始诛》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曾将一对互相诉讼的父子“同狴执之”,关押三月后因父亲悔过而赦免。
    • 唐代杨炯在《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中以“奸雄独立,初明两观之诛”暗含“同狴”的司法惩戒背景。
  3. 语境延伸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司法场景,强调对犯罪者的共同羁押,隐含法律威严与教化意义。例如孔子通过“同狴”促使涉事者反思,体现儒家“以教止讼”的理念。

别人正在浏览...

安住帮场儿拌匀苍哑惩毖吃勿消蹴蹈麤滞达概丹光灯人踧踖动力机防汛兵反面人物蜚腾分好华岱惚怳惊戄金鐄康惠孔殷口蹄疫老坟连连廉誉六騑飂冽龙牀龙酹龙闉鹿角簏簌魅乡密差鸣沙内峻外和排腔启宠纳侮麡牀情妒轻飏劝酒取长弃短鹊填桥柔橹入蜀记三竿日善价社火升甲试厨水陆大会通旷通梭威施诬辞武术队下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