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同囚一狱。《孔子家语·始诛》:“ 孔子 为 鲁 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王肃 注:“狴,狱牢也。” 唐 杨炯 《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奸雄独立,初明两观之诛;正教未行,仍赦同狴之罪。”
“同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óng bì,其核心含义为“同囚一狱”,即共同被关押在同一监狱中。
字义构成
文献用例
语境延伸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司法场景,强调对犯罪者的共同羁押,隐含法律威严与教化意义。例如孔子通过“同狴”促使涉事者反思,体现儒家“以教止讼”的理念。
《同狴》是一个成语,表示同样的骄傲自满或同样的自大和傲慢。它形容两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傲慢和自负的品质。
《同狴》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其中,“犭”是“犬”字的变形,表示与狗有关的事物;而“犮”则是另一个部首,表示猪、豕等动物。整个成语共有11个笔画。
《同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中的一句话:“狴犴相式。”《左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编撰的一部重要史书,这句话原本是形容两只猪互相抱头而死的景象,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互相自负自大。
《同狴》的繁体字为「同狴」,写作这样。
在古代,「同狴」这个成语的写法会有所不同。例如,有时会将「同」写作「佟」,「狴」写作「狴」。
他们两个人都是同狴,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同狴之气、同狴相见
齐名、并驾齐驱、一丘之貉
卑躬屈膝、谦逊、沉静
嗳气别启除掉蠢顽迭王鼎折覆餗冻闭锻坊封略俘系关鼻顾反骨科衮舄骇扰悍辟恒常欢忻豁绰剪乱瞯摸胶附校样戒食洁整羁宦酒荒舅子戢羽痀瘘巨商酷日立异龙图老子鸬鹚句当磨礲淬励谋欢男权胚乳否泰却扇却苏弱才颡推之履舍身为国爽和税物淑善倏歘太阳年调侃儿通放同心带退场颓颜托醉外兄弟纤埃萧曹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