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笞箠的意思、笞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笞箠的解释

亦作“ 笞棰 ”。亦作“ 笞捶 ”。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笞箠是汉语中表示"鞭打"义项的复合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其核心含义包含三方面要素:

  1. 工具属性:特指使用竹制或木制器具实施击打,《说文解字》中"笞"字段注"击也,所以击人者",强调刑具的材质特征。
  2. 刑罚性质:在古代司法体系中属法定肉刑,《汉书·刑法志》记载"笞者,所以教之也",说明其兼具惩治与教化的双重功能。
  3. 动作形态:包含连续击打的动作特征,《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箠,杖也,击也",突出其作为持续性体罚手段的特点。

该词在语义演变中呈现词性活用现象,既可作为动词表示"施行鞭打"(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吏笞箠数千"),亦可转指名词"刑具"(如《旧唐书·酷吏传》"作铁笼箠")。现代汉语中已退出日常使用范畴,主要见于历史文献与法制史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笞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字形


二、基本含义

指用竹条、鞭子或荆条抽打,是古代刑罚或惩戒手段的一种,属于较轻的体罚形式。例如:


三、文化背景

  1. 刑罚功能:古代“笞刑”以教育训诫为目的,常用于轻罪惩罚,如《汉书》记载“笞罪五百”。
  2. 社会规范:反映古代法律对秩序的维护,如《北齐书》禁止对郎中施以笞箠,体现等级差异。

四、近义词与异体


五、文献例证


“笞箠”是古代以竹制刑具责打的行为,兼具刑罚和训诫功能,常见于历史文献。需注意,不同文献中可能存在异体写法。

别人正在浏览...

苞藏枹木履保险丝保盈持泰鞭靴闭眼不靖苍松翠柏惭赧尺椽催儹代数数大智若愚彫废蝶化鼎出东牀坦腹堆迭泛滥高分子功能材料供置鬼馒头椁席衡抗红焰焰豁豁奸不厮欺,俏不厮瞒焦唇干肺沮畏昆仑儿老乡厉饬伦贯毛胎民和年稔密衔内陆国篷庐潜德秘行彊项啓手热炒上坡路事虑水苍笏熟软四孟嵩阳笙肃坐泰台通释魋悍涂路托好枉费心力踠折乡路苮席枭阳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