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唱言的意思、唱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唱言的解释

(1).倡言;首先建议。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臣闻 文子 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窃不愿於圣代,使有不蒙施之物。”《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初, 梁州 刺史 张光 会诸郡守于 魏兴 ,共谋进取。 张燕 唱言:‘ 汉中 荒败,迫近大贼,克復之事,当俟英雄。’”

(2).扬言;宣扬。《魏书·穆崇传》:“ 崇 乃唱言曰:‘ 梁眷 不顾恩义,奬 显 ( 刘显 )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窦玉妻》:“明晦虽殊,人神无二。小女子得奉巾櫛,盖是宿缘。勿谓异类,遂猜薄之,亦不可唱言于人。” 清 龚自珍 《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亦有问答未竟,佛遽唱言持此经功德、谤此经罪报者。”

(3).高呼。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君集 命填堑攻之,飞石雨下,城中人皆室处。又为巢车,高十丈,俯瞰城中。有行人及飞石所中,皆唱言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唱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公开、正式地发表言论或主张。从构词法分析,“唱”本义为领头发声,引申为倡导、发起;“言”指语言表达,二者组合后形成“率先提出主张”的语义特征。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唱言”在古代文献中常指以权威姿态陈述观点,例如《后汉书·申屠刚传》中“众人皆附王莽,唯刚直辞,及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此处“直辞”即与“唱言”的直言敢谏义相通。该词在唐宋诗文中多用于描述士人发表政见或学术主张,如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虽未直接使用“唱言”二字,但生动体现了该词所含的倡导之意。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唱言”主要保留在书面语体系,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评论领域。例如在分析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时,学者会指出其“唱言革新”的历史价值(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与“宣称”“倡议”构成近义词群,但更强调言论的引领性和正式性。

网络扩展解释

“唱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个含义:

  1. 倡言;首先建议
    指率先提出主张或建议。例如:

    • 三国时期曹植在《求通亲亲表》中写道:“臣独唱言者,何也?”表达自己率先进言的立场。
    • 《资治通鉴》记载张燕在军事会议上“唱言”汉中局势,建议暂缓行动。
  2. 扬言;宣扬
    表示公开宣称或传播某种言论,可能带有强调或威胁意味。例如:

    • 《魏书·穆崇传》中,穆崇通过“唱言”梁眷的背叛行为来宣扬自身行为的正当性。
    • 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提到“不可唱言于人”,强调对秘密的保守。
  3. 高呼
    指大声呼喊,常见于古代文献对群体场景的描述。例如:

    • 《洛阳伽蓝记》记载西域僧人见到盛大法会时“唱言佛国”,表达惊叹。
    • 《资治通鉴》中唐军攻城时通过“唱言”传递敌方动向。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并足笔洗嬖习跛蹶擦减弛慢侈奢传闻异词纯一不杂促音的便的皪独木船恶宾放辟淫侈风靡一世浮虎高风劲节官役规表壑舟坏色浑噩浑天说兢忧镣质轮台诏路条眉虫没内外末截睦亲澎渀披麻带孝普济众生朴讷诚笃前胸樵笛器府清瑶起为头驱寒忍形三迭阳关神像食宿相兼死沉竦削台府台中市特惠关税天理教忝辱脱盲忘年之交纨袴吴锦诬汙雾涌云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