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表的意思、拜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表的解釋

(1).上奏章。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诏詩表》:“謹拜表并獻詩二篇。” 晉 李密 《陳情事表》:“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前隨 杜尹 拜表迴,笑言溢口何歡咍。” 清 曹寅 《聞恢複長沙志喜》詩之一:“将軍敬拜表,天子喜披書。”

(2).對神拜獻祈禱文。《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愛子 王雱 病疽而死, 荊公 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設七七四十九日齋醮,薦度亡靈。 荊公 親自行香拜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拜表”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結合多個來源的考據,具體解釋如下:

  1. 臣子上奏章的行為
    指古代官員向皇帝呈遞奏章時需行跪拜禮的儀式。該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如:

    • 李密《陳情表》結尾“謹拜表以聞”,表達恭敬呈遞奏章的禮儀。
    • 三國時期曹植《上責躬應诏詩表》中“謹拜表并獻詩二篇”,也體現這一用法。
      此行為強調對君主的尊崇,需通過特定禮儀完成(、3、5、7均提及)。
  2. 宗教或祭祀中的祈禱儀式
    指對神明獻上祈禱文或舉行相關儀式。例如:

    • 宋代《京本通俗小說》中記載王安石為亡子“親自行香拜表”,即通過拜表祈求神明超度亡靈。
    • 黃曆中的“拜表”亦多指此類宗教活動(、9、10提及)。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下含義不同: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漢程詞典》等工具書(綜合、10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表(bài biǎo)這個詞的意思是敬拜、膜拜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右邊的是表。手的部首是扌,表的部首是衤。拜表的總筆畫數是9畫。這個詞在甲骨文中是用手拿著盆在祭祀的意思,表示敬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拜表。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手部的字寫作"扌",表部的字寫作"衤"。一個例句可以是:“他向神廟拜表,表達了對神的崇敬之情。” 拜表這個詞的相關組詞有拜神、拜物等。近義詞可以是膜拜、尊崇等。反義詞可以是輕視、蔑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