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鸡的意思、石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鸡的解释

(1).野鸡的一种。《太平御览》卷*********引 晋 孙绰 《望海赋》:“石鸡清响而应潮,慧躯轻近以远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鸡》:“鸡类甚多, 南海 一种石鸡,潮至即鸣。”

(2).一种大蛤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虾蟆》﹝集解﹞引 吴瑞 曰:“长肱,石鸡也。一名锦袄子,六七月山谷间有之,性味同水鸡。”参见“ 石撞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鸡是汉语中具有双重释义的名词,既指代一类特定鸟类,亦可作为地理名称使用。以下为权威词典及文献中的解释:

一、动物学释义

石鸡(学名:Alectoris chukar)属雉科鸟类,其名称最早见于《尔雅·释鸟》对雉类动物的分类记载。《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定义为:“体长约35厘米,羽毛灰褐色,喙与足部呈珊瑚红色,栖息于多岩石山地,鸣声嘹亮。”该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三级保护类别。

二、文化地理释义

在地方志文献中,“石鸡”亦指特殊地貌。清代《山左金石志》记载山东峄山有“石鸡峰”,因山巅岩石形似雄鸡得名。此类命名规律符合《中国地名语源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中“以自然形态特征命名”的归类原则。

三、生物学特征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鸟类图鉴》,石鸡具有显著生态特征:喜群居,以植物种子与昆虫为食,繁殖期营巢于岩缝。其鸣叫声在民俗中被赋予“吉祥”象征,常见于古代诗文对山野景致的描写。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石鸡”的词语解释,综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生物学定义,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鸟类名称(主要释义)

  1. 物种分类
    石鸡(学名:Alectoris chukar)是一种中型雉类,属于鸡形目雉科,共有14个亚种。

    • 体型特征:体长27-37厘米,体重440-580克,比山鹑稍大;喙、眼周及脚为红色,两胁有显著的黑色和栗色横斑,颈部至前胸形成黑色环状纹。
    • 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岩石坡和沙石坡,如中国天津蓟县等地。
  2. 别称与文化记载
    古称“嘎嘎鸡”“红腿鸡”,因其鸣叫声与潮汐相关,晋代文献《望海赋》记载“石鸡清响而应潮”。

二、动物别称(次要释义)

在部分古代文献中,“石鸡”也指代一种大型蛤蟆(蛙类),别名“石撞”或“锦袄子”,常见于山谷溪流,明代《本草纲目》提及此用法。

权威性说明

现代生物学中,“石鸡”主要指雉科鸟类,蛤蟆的释义已较少使用。如需更详细生态信息,可参考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科普内容(来源5)。

别人正在浏览...

碍难遵命白云乡鼻亭山逞辞虫鹤洞主独行踽踽恩故恶孽凡胎分夜钟革橐故府荒率胡风回徨贱同矫法角絃积德累功接墒积结戟矟絶调君大夫峻拒恺恻开小灶苛吏可怜虫领外马尔代夫庙庭蜜煎煎榠查鸟男女搦战礔礰牵郎郎鹊华庄人数软泥山宗射覆审结说家克计驷之过蠙素魣贪歡檀木靴听习土味王储危弓唯物论问亲污淖绡纨小相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