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事的意思、陈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事的解释

(1).叙事。《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事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一本作“陈而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刘琨 劝进, 张骏 自序,文致耿介,并陈事之美表也。”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僕如读 杜子 七言诗,爱其陈事切实,布词沉著,鄙心窃效之。”

(2).旧事;往事。 前蜀 韦庄 《鄜州留别张员外》诗:“ 三楚 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 宋 梅尧臣 《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诗:“便嗟陈事日侵汩,虽欲数面曾无期。” 清 陈维崧 《送入我门来·丙辰除夕雪用草堂原韵柬里中数子》词:“一年陈事腾腾去,被玉兔金蟆晓夜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事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四层:

  1. 旧事;往事

    指过去发生的事件或历史事实。如《汉语大词典》释为“旧事”(卷11,页893),《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为“过去的事”(第7版,页163)。此义项强调时间上的过往性,常见于文史语境,如“追述陈事”。

  2. 陈述事件

    作动词时表示叙述、禀告事项。如《古代汉语词典》注:“陈,述也;事,情实”(商务印书馆,页184),《辞源》释“陈事”为“陈述事实”(第三册,页2341)。此用法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口头禀报,如“上书陈事”。

  3. 特指法律文书中的旧案

    在法制史语境中,“陈事”专指已审理终结的案卷。如《中国历代官制词典》载:“唐代刑部‘陈事’为归档旧案”(中华书局,页317),《唐律疏议·断狱》亦有“凡陈事者,依案牍旧例”之例。

  4. 佛教典籍中的“陈说因果”

    在佛经翻译中,“陈事”引申为阐释因果业报。如《佛学大辞典》释:“陈事即陈说宿缘”(丁福保编,页1422),《法华经·方便品》有“陈事喻理,开示众生”的用法。

“陈事”的核心语义围绕“过往事件”与“陈述行为”展开,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法律、宗教等语境细化。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 《辞源》(商务印书馆)
  5. 《中国历代官制词典》(中华书局)
  6. 《唐律疏议》(中华书局点校本)
  7.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8. 《法华经》(鸠摩罗什译本)

网络扩展解释

“陈事”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常见于古典文献及诗词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1.叙事或陈述事情

指有条理地叙述或说明事件。例如《韩非子·二柄》中提到:“为人臣者,陈事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 这里的“陈事”强调臣子向君主陈述事务的过程。明代何景明在《明月篇》序中也提到“陈事切实”,表示叙事详实可靠。

2.旧事或往事

指过去发生的事件或回忆。如唐代韦庄在《小重山》中写道:“卧思陈事暗消魂”,表达对往事的感怀。宋代梅尧臣的诗句“十年陈事只如风”则形容旧事如风般消散,带有时间流逝的意味。

文学应用举例

“陈事”既可表示具体的叙事行为,也可象征带有情感色彩的往事,其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该词在历史文献与诗词中高频出现,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古典文学的表达深度。

别人正在浏览...

艾缗补差插柳宠用捶胸顿脚雕陨第观嫡派滴屑屑鄂鄂栭栗丰绩富奢刚镞戈堞宫掖构词矜寡关堡鬼使神差悍害盍各黑天半夜化光瓠壶晦日回书缰靶蒹葭玉树结僮继好激声揆格卖蒙懂麻木不仁蛮横谋财害命品题乾笑秦筝赵瑟省烦从简省吏神弦歌时和岁稔湿疹束持疏介戍守岁气叹骇逃监抟抟推美拓复刓钝瓦人緼藉仙曲小定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