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戍守的意思、戍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戍守的解释

[guard] 武装守卫;防守

戍守边疆

详细解释

驻守,守卫。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数十年间,不增一城一堡,而不患戍守之不足。”《明史·戚继光传》:“又置輜重营随其后,而以南兵为选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 叶圣陶 《登赐儿山》:“从修筑了 长城 那时候想起,戍守 长城 的兵士,进出 长城 的行旅,历代以来不知有多少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戍守(shù shǒu)是汉语中表示长期驻防、守卫的动词,其核心含义为"军队或人员在特定区域执行保卫任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解释,该词特指"军队驻扎防守"的行为,强调在边疆、要塞等关键位置的军事防御职能。

从汉字构形分析,"戍"字在甲骨文中呈现人持戈的象形(⿰人戈),《汉典》收录其本义为"防守边疆",印证了该字与军事活动的直接关联。"守"字则承载着"保卫、防护"的抽象概念,二字组合后形成具有动态防御特征的军事术语。

词义演变方面,《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指出:古代多指"将士驻守边疆要地",如《宋史·李纲传》载"量带官兵,前去戍守";明代归有光《备倭事略》中"戍守之兵,有死无避"的记载,均展现其军事防御属性。现代汉语中词义扩展至非军事领域,可指重要设施或特殊岗位的长期值守。

网络扩展解释

“戍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定义

“戍守”指武装守卫或防守,特指国家派遣军队驻守边疆、要塞等战略要地,以保境安民、防御外敌入侵。例如“戍守边疆”是典型用法。

二、结构与用法

三、历史与文献用例

  1. 宋代:《宋史·李处耘传》提到“于要害处置族帐砦栅,以为戍守”。
  2. 明代:《明史·戚继光传》记载戍守与军事部署的关系。
  3. 清代:曾巩在奏折中讨论戍守与城堡数量的平衡。

四、文学与扩展意义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历史文献及文学引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或史书记载,可查阅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碍脚拜阴寿搬脣递舌宝柱本本分分滮滮表祃币聘不卸不则声采补崇乱稠油刺齿宕往蹬技灯伞鼎铛有耳砥室对本燔燧犯围丰餽公忠珩佩酣笑涸渔鸿踪后族楛耘伤岁涧茶精进不休积沓箕踵聚沙连并廉制李逵俪札路菜慓锐平帖破釜焚舟敲磨峭巘日道赏钱身非木石盛壮食加瘦骨伶仃酸骨殄伤通质外宽内忌望断温顾险象环生